分类: 回忆与畅想岁月 |
艰苦环境
武汉,是有名的大都市,也是我国三大火盆之一。在这里当兵就要忍受老天爷带来的痛苦,也要适应那里的艰苦环境,这是天经地义不容迟疑的大道理!
曾经在武汉大学任教后来转到厦门大学的易中天教授,评价武汉的天气说“别的地方,再冷再热,好歹还有个躲处。武汉倒好:夏天屋里比外面还热,冬天屋里比外面还冷。冬天滴水成冰,夏天所有的家具都发烫,三台电风扇对着吹,吹出来的风都是热的。”。武汉一位知名女作家,用了一句精彩名言:“冷也好,热也好,反正活着就好”描述了武汉人对生活的一种忍耐和豁达心态,那么我说:“苦也罢,累也罢,反正乐观就行”这就是在武汉当兵时真实感受。
到过武汉的一位战友评价在武汉农场的感受时说:“武汉农场有很多很多值得回忆的事情,用几个字形容:‘热’、‘渴’、‘累’、‘恐’、‘咬’、‘趣’”。这也是我们刻骨铭心的感受!
没有在武汉生活过的人,也许会认为这些只是调侃。在武汉的那些岁月,我却着实地体验了武汉一年四季的气候,了解了一些特殊生活环境中的人文趣事、感受到了艰苦环境中的烦恼,也体验了当时社会经济失调给人们带来的种种不便。
每年第二个季度是武汉最炎热的时候。最热时足足有40℃以上,我在副业班的时候曾拿温度计测过太阳底下的温度,最高温度竟然达到 55℃。地面上滚烫滚烫的。走在路上,晴天的时候,穿的衣服好像时时被熨铁烤熨似的,强紫外线把室外作业的战士晒的黝黑黝黑的;阴天的时候,人们犹如天天不间断的“享受”桑拿。以前我们农场还有女兵来这里锻炼。七六年以后,女兵们已经撤退了。从生活角度讲,炎热的夏天,在军营里女人最好回避。盛夏,穿衣服是一种磨难,男人可以脱去这种磨难,女人若在农场的军营里经受磨难或者看到男人们的磨难,我想部队还是不忍心的。
在盛夏,我们像是生活在没有遮拦的古人类时代,如果有遮拦的话,也只有最后的最薄的那道“防线”了。战士们每到这个时节白天劳累一天,晚上热得睡不着觉,大家把床搬到室外,如果后半夜能够得到老天爷恩赐的徐徐热风,也是格外幸福的了。白天在田间我们都是“膀爷”,连队干活穿的军装都被汗碱浸成“白色印花”时装了。晚上,要用凉水时时冲刷自己,离开凉水,没有凉风,沉闷的天气会使人无法躲藏。
如果遇到连雨天,老天爷敢两三个月阴沉着脸,不给一缕阳光,大雨小雨不间断的下,大地潮湿,人们心情郁闷,纤维品长白毛,食品发生霉变,洗过的衣服一个礼拜晾不干。
武汉是素有“火炉”之称的城市,炎热的夏天,潮湿闷热,在这里生活,人们要学会适应环境。在农场,战士们都有离不开的三件宝,靴子、雨衣、芭蕉扇。
在农场,芭蕉扇是成了生活的必需品,一个作用是用来扇风。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轰蚊子。炎热的夏季,沟壑纵横的农场一带,雨水丰沛,草木旺盛,那里到处都是积水,潮湿的气候特点给蚊子孳生提供了天然的条件。据说,一只蚊子一生要孳生一千余只孑孓。孑孓生活在水中,气温高而且潮湿,自然为它们快速生长提供了天堂般的环境,密密麻麻的蚊子在那个年代用人力是无法扑杀的。因此,夏日的夜晚,成了蚊虫活动的天堂。村落、营房、大街小巷蚊子无处不在,没有芭蕉扇子无论如何都无法忍受密集的蚊虫军团袭击。农场的蚊子很厉害,一不留神就会叮你一片疙瘩。部队组织看电影,广场上呆上一两个小时,如果没有扇子,嗡嗡飞舞的蚊子能把你吃了。最让人类受不了,恐怕是蚊子的不良饮食习惯,杂草丛生的地方、污水沟边常常有它们在那里觅食,晚上飞到人们周围进行骚扰,也专挑人类的耳边哼哼,好像生怕人不知道它来了似的,要是不注意,吸你的血,干扰你的睡眠,会使你烦躁不安。在这样的环境里,人们都有睡梦中煽扇子的习惯。
长筒胶靴是必备的用品。要是遇到大雨路面的水很深,穿胶鞋和布鞋肯定不行。农场的路都是胶泥路,下大雨的时候,在胶泥路上要么光脚走路,要么穿胶靴子。即使这样也会给你带来很多麻烦,光脚走路不小心会滑跤,穿胶靴走路粘的迈不开步。为了适应农场的生活,春天到田里灌溉要穿靴子防止蛇蝎,夏天到田间还要学会赤脚走路。在田间作业穿鞋实在是不合时宜,那里的土是胶泥质地。有水很粘,不能穿鞋子;没水很硬,穿鞋又太热,干农活很不方便。有水没水的,赤脚走路都很舒服。
雨衣别说了,雨季里不论排洪还是站岗,天天要穿雨衣。
“三个蚊子一盘菜”说的是武汉的第三怪,其实是对自然环境一种表述。还会提醒人们适应那里的艰苦环境,
在夏季,不光是蚊子奇特,武汉郊外的夜晚也别有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