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回忆与畅想岁月 |
适应环境
对付武汉的夏季,武汉人有了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城里无论晴天还是雨天,雨伞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在阳光下打着雨伞(汉伞)虽然挡不住炎热,但挡住了紫外线的得直射,也避免强烈阳光的暴晒。夏季,在武汉生活的人,都不穿布鞋、皮鞋和北方那种有袢带的凉鞋,走在大街上,如果你看他是不是武汉人,看一眼他的打扮就知道八九不离十了。武汉人穿着打扮很有特点,那里男男女女习惯穿拖鞋,衣服穿得越简单越好、越少越好,用北方人的眼光看武汉人的穿着,会有一种简练、自如、开放的感觉。在武汉很早就流行了大街上那种薄、露、透的衣着时尚。炎热的夏天使武汉人养成了说话直爽火热,办事迅速果断的作风。那里姑娘们说话像连珠炮,小伙子们说话瞪着眼睛像打架,初次和她们接触感觉一种火药味道无时不在。只有时间长了,才能发现武汉人特有的温情和武汉人的精明性格。
由于夏季室内比室外热,郊外大街小巷上熙攘的纳凉人形成武汉一景。老百姓家家都有躺椅和简易床,晚上人们搬出来喝着酸梅汤、吃着冰棒,呼煽着芭蕉扇,躺在上面消暑纳凉一直到深夜。男的光着膀子、穿着裤衩、赤着脚、叼着烟、闭目养神;女的上身穿着跨栏背心,下面有的穿着超短裙、有的穿着花裤衩,配一双花拖鞋,婀娜多姿。腼腆一点的青年女子常常穿着没有裤带的那种裤子,形成一景。据说 “大姑娘穿裤子没裤带”还是当年流传武汉三大怪之一呢,现在这样的装束以经很普遍了,但三十年前可以说是一“怪”吧。当时另一怪“养着孩子掉起来”景象,大概也是和武汉的潮湿天气有关。
盛夏,屋子里实在没办法睡觉,大街上你到处都会看到人们走出家门,裸露着身子,拿着扇子,有坐着的、有躺着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一家子一家子地在大街两旁依次排开消暑纳凉,那景象不亚于海边游泳纳凉的状况,而且人数多规模大。
在盛夏,我们农场南面的护城大堤坝上,也是老百姓消暑纳凉得好地方,长长的堤坝上,成群的纳凉人一直熬到天明。
在武汉,连我们当兵的也不得不适应那里的气候“时尚”起来,晚上回到营房,也身着“薄、露、透”的衣服潇洒潇洒。76年以后,在湖北当兵的战士试穿了一种半截袖的夏装,这可能是我军适应那里的气候进行的第一次尝试吧。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