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说孩子》

(2018-09-23 05:52:11)
标签:

杂谈

育儿

读书

分类: 读书笔记
作者:贾平凹

这是《自在独行》里第二章《默默看世界》里的一篇文章。

和女人在一起,最好不要提起她的孩子——一个家庭组合十年,爱情就老了,剩下的只是日子,日子里只是孩子,把鸡毛当令箭,不该激动的事激动,别人不夸自家夸。——她全不顾你的厌烦和疲劳,没句号地要说下去。

开篇第一句话就把我逗笑了,哈哈,想想真是如此,女人在一起,尤其是当妈妈的在一起,说得最多的话题就是孩子,没有之一。有次在小区里碰到子健一个幼儿园同学的妈妈,她第一句话就说,我现在还能想起来他在幼儿园时给我女儿让座的事呢~ 啊,那都是十年前的事儿了!

以前几个关系比较好的同事,茶余饭后的闲聊,不是生孩子的事,就是谁家孩子现在怎么样了。生孩子的事绝对是每个做妈妈的人亲历和亲见,所以永远记忆犹新,再木讷的人也能说出个子丑寅卯来,怎么阵痛的,怎么待产的,怎么生产的,怎么喂养的,诉说多少遍也不厌倦。孩子的成长过程,有高兴的事跟大家分享,听听朋友的赞美和恭维,快乐多了几分。忧愁的事跟大家唠唠,听听别人的看法和建议,烦恼减轻了几分。

跟朋友爬山的时候也是如此,话题大多是孩子,只是她的孩子大了,她会以过来人的身份给我说一些男孩成长过程中值得借鉴的方法和经验。

跟爸妈闲聊时,回忆子健小时候是我们最快乐的话题。前几天老爸在微信群里晒出一张照片,是子健一岁多的时候,光着身子坐在他的小马桶上,双手捧着一只大芒果,啃得满脸满身都是芒果汁,看得我们哈哈大笑。老爸说,那时真是太逗了,他买了水果回来,子健迎上去,老爸像训练小狗狗一样,说:去,坐下吃果果。子健乖乖地坐下来,怕弄脏衣服(那是显而易见的事),就给他脱得精光,反正那时年纪小,还不怕丑,有得吃就是大大的满足了。要是搁现在,肯定没门儿,他会质问我有没有隐私权啊,我有没有肖像权啊。

跟老公在一起呢,少不得也是以孩子的话题为主,像作者说的那样,爱情是什么东西,早就抛到脑后了,唯有孩子是眼前的苟且,我不跟你商量跟谁讨主意去。前两天我俩去公园走路,说到子健就快军训的事,他说有个同事的孩子也是初一,为了军训还得去买一些水桶之类的日用品。我说,我们家有桶啊,还是子健小时候洗澡用的。突然就感慨起来,唉,时间过得真快,他在那桶里洗澡的样子还历历在目呢,肉嘟嘟的身子把个塑料桶塞得满满的,转眼之间就长大了,现在个子都超过我了,动不动俯视我时还要加上一句,妈妈,不是我说你,你好矮啊!十二岁,真是个矛盾的年龄,有时狂妄地似乎不可一世,你说他的每一句话他都要反驳,说妈妈你管得太多了。有时却仿佛时光倒流,又回到了需要在妈妈怀里撒娇的小宝宝状态。

如今对儿女的教育何尝有点不像北方干部对待官职的态度呢?人口越来越多,传统的就业观念又十分严重,做父母的全盼望孩子出人头地,就闹出许多畸形的事体来。有人以教孩子背唐诗为荣耀,家有客人,就呼出小儿,一首一首闭了眼睛往下背。但我从没见过小时能背十首唐诗的“神童”长大成了有作为的人。有人省吃俭用地买钢琴呀,买绘画的颜料纸笔呀,用金钱加拳头要培养个音乐家和画家,结果只培养出一大批挣便宜钱的半通不通的“辅导”。社会是各色人等组成的,是什么神就归什么位,父母生育儿女,生下来、养活到大,施之于正常的教育就完成了责任,而硬要是河不让流,盛方缸里让成方,装圆盆中让成圆,没有不徒劳的,如果人人都是撒切尔夫人,人人都是艺术家,这个世界将是多么可怕!接触这样的大人们多了,就会发现,愈是这般强烈地要培养儿女的人,这人愈是活得平庸。他自己活得没有自信了,就将希望寄托在儿女身上。这行为应该是自私和残酷,是转嫁灾难。试想,你自己都是那样,还苛刻地要求儿女,儿女会怎么看你?儿女的生命是属于儿女的,不必担心没有你的设计儿女就一事无成,相反,生命是不能承受过轻和过重的,教给了他做人的起码道德和奋斗的精神,有正规的学校传授知识和技能,更有社会的大学校传授人生的经验,每一个生命自然而然地会发出自己灿烂的光芒的。

读这段话的时候想起了周国平先生谈论教育的观点,他说父母对孩子只是应该负起凡人的责任,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乐观坚毅的性格,要让他今后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去争取幸福和承受苦难。如果因为父母包办太多,培养出一个心智上的弱者,那么现在的苦心经营到头来都是一场空。可以说两位大师级的人物说出来的话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贾先生说得接地气儿,周先生说得文绉绉。

有一次我姐在微信群里发了一个小视频,童童悠然自得地谈着钢琴,瘦长的手指用力地击打着琴键,身体随着音乐自如地摆动。虽然只有短短10秒钟,虽然我完全听不懂那旋律,但是仅仅从那画面我就深深地感觉到了她的投入和享受。我给姐回了一句,童童现在是实实在在地享受弹琴了。姐说,是呀,她刚还跟我说呢,幸亏你当时逼着我坚持下来了,太感谢我了。我俩隔屏对视一笑,其实逼是逼不出来的,还是她自己想学。因为刚学琴的时候可不是这个样子,就像作者说的那样,胡萝卜加大棒,我姐是一边哄着一边骂着,童童几乎每次练琴都哭,我姐不耐烦了,手稍微一个动作童童就吓得下意识地抬起手护着头,生怕她妈那巴掌落下来。你想想这样的状态怎么可能持久,琴还没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眼睛先近视了,小小年纪就戴起了眼镜。四岁开始练琴,六岁考过四级,小学断断续续地练,初中再也坚持不下去,终于停了下来。可是,到初三的时候,她突然又捡了起来,这次是自己主动要学,就好像觉醒了一样,不用她妈妈监督、陪练,她开始自觉地投入其中。高二了,学习那么紧张的时刻她还去考个钢琴十级。同时,触类旁通,很快就学会了葫芦丝、笛子、箫,上大学还跟同学自学了古筝。现在,如果长时间不弹琴,她就心里长草手心痒痒,必须赶紧去摸摸琴。

孩子生下来了,父母不单单是抚养他长大成人,并且还对他寄予厚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以说现在的孩子负担重呢,除了学校里的课,外面还有一大堆兴趣班等着,除了文化知识的补习,还有各种乐器、舞蹈等才艺的练习,真真是一刻都不能停。其实,看到别的孩子能唱会奏,我心里也痒痒的,不甘心让他当观众,总想鼓动子健学个啥,一会儿建议他弹琴,一会儿又想他打架子鼓,实在不行唱个歌,可是每次都碰一鼻子灰,因为子健小朋友总是极其坚定地回答我,不学!我要时常告诫自己,强扭的瓜不甜,他不想学的东西就别逼他了,芸芸众生不大都是观众嘛。他的书法能坚持这么多年,我自己都挺纳闷的,也挺佩服他的,但还得时常提醒自己和家人,别对他抱有奢望,毕竟写字漂亮的人多,能成名成家的人少。

不管是琴棋书画,如果仅仅作为兴趣爱好,孩子想学,家长有能力负担,真应该让他们学下去,不是作为加分的手段,或是升学的工具,只为丰富孩子的生活,让他们能学会享受美好,也让他们在郁闷、忧虑的时候,多一种自我梳理和发泄的渠道。

《说孩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子健的话和字
后一篇:中秋节快乐!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