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六、学习的迁移

(2022-08-08 00:55:45)
标签:

华南师范大学

教育心理学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的理论

学习迁移的策略

分类: 心理专栏

六、学习的迁移

6.1学习迁移概述

视频-6.1学习迁移概述

文档-6.1学习迁移概述

6.2学习迁移的理论

视频-6.2学习迁移的理论

文档-6.2学习迁移的理论

6.3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

视频-6.3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

文档-6.3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

五、学习的迁移1本次得分为:8.00/12.00

1单选(2)‏认为“人的心理,比如注意力和记忆力等是各种官能,官能是可以通过训练而得到发展和加强”的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2.00/2.00B.共同要素说C.学习定势说D.概括原理说

解析:  A、沃尔夫的形式训练说认为,人的心理,比如注意力和记忆力等是各种官能,官能是可以通过训练而得到发展和加强的。

2单选(2)根据奥斯古德的迁移模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当两项学习的刺激项相同,反应项也相同的时候,会发生最大负迁移。

B.当两项学习的刺激项不同,反应项相同的时候,会发生最大正迁移。

C.当两项学习的刺激项相同,反应项相反的时候,会发生最大负迁移。

2.00/2.00

D.当两项学习的刺激项不同,反应项相反的时候,会发生最大负迁移。

解析:  C、在配对词联想记忆学习实验中,奥斯古德以配对学习词汇作为材料,配对学习词汇的前面一项是刺激项,后面的是反应项, 学习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先学习阶段与后学习阶段在刺激项与反应项上存在着不同的对应关系,分别是前后两次学习的刺激项相同、相似与不同,反应项相同、相似与不同。

结果发现,如果先后两次学习的刺激项相同、反应项也相同,那么可以出现最大正迁移。这是因为两次学习是完全相同的,第二次学习相当于对第一次学习的复习,因此能产生最大正迁移。如果先后两次学习的两个刺激项相同、反应项由相同到相似、到不同,那么产生的迁移则由正迁移逐步转变为负迁移,当反应项是不同时就达到了最大负迁移。如果先后两次学习的刺激项是不同的,那么不管反应项如何,迁移效果都是零,也就是先前学习不会对后续学习产生影响。

3多选(2)‏下列关于迁移发生的范围,理解正确的是()。

A.前面的学习对后面的学习不可能同时发生正迁移和负迁移。

B.把学习语文课的方法迁移到学习历史中去,是一种一般迁移。

C.前面学习的知识会影响后面的学习,后面的学习也会影响前面所学习的知识的理解。

D.远迁移的发生与两种学习的问题情景的差异程度有关,与对相应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深度没有关系。

正确答案:BC你错选为ABCD

解析:  C、第一种分类是根据迁移的性质进行划分,可以分为正迁移与负迁移,所谓正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促进的作用。正迁移在我们日常的学习情境中有很多例子,比如,我们学习了平面几何的内容可能会促进我们对立体几何知识内容的理解,这就是一种正迁移,并且是表现为学科知识内部之间的正迁移。而学科之间的知识有时候也能产生正迁移,比如,学习了数学的基本知识后,也可能会对物理与化学学科的知识产生积极作用。而负迁移则相反,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了阻碍的作用,比如,我们小学的时候可能会有这么一种体验,学习了汉语拼音的读音后,可能会使得我们在学习英文字母发音时出现干扰,这就是一种负迁移的现象。

第三种分类是迁移发生的方向,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顺向迁移是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的影响,而逆向迁移则反过来,是后续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这两种迁移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也经常会遇到。比如,在我们的教材编排中,前面学习的内容很可能是后面要学习内容的基础,这是顺向迁移。而当我们把后面的内容学习完后,可能也会发现自己对先前学习内容又有了新的理解,这就是一种逆向迁移。

第四种分类是基于迁移影响的领域,分为一般性迁移与特殊性迁移,一般性迁移是在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原理、态度、方法、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就是说,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也能总结出一些一般性的原理、规则与策略,这些原理、规则与策略也能对其他学习产生影响。 而特殊性迁移则是某一具体领域的学习对另一具体领域学习的影响,也就是一些特定事实与技能的迁移。

第五种分类是近迁移与远迁移,这是根据迁移作用的范围来划分。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两个形式相似、原理相同或接近的问题很容易被解决,这是因为发生了近迁移,也就是我们所学的知识能迁移到与原来学习情境相似的情境中。而远迁移则是所学知识迁移到与原来学习情境不同的情境中。远迁移的发生可能与我们原来知识与技能学习的深度是有关的,我们对已有知识与技能理解的程度越高,那么发生远迁移的范围与可能性就越大。

4多选(2)下列教学方法中能够促进学生迁移的是()

A.加大对同一道题目的训练次数

B.在课堂上强调迁移的特征,从而引起学生的迁移心向

C.通过概念、原理与科学规律这种渐进式、螺旋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

D.运用比较的方法,防止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干扰

正确答案:BCD你错选为ABCD

解析:  B、教师需要掌握一些能促进学生学习迁移的教学技巧,例如,通过概念、原理与科学规律这种渐进式、螺旋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同时,可以运用比较的方法,防止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干扰;还可以在课堂上强调迁移的特征,从而引起学生的迁移心向。这些教学技巧的使用,都有助于学生学习迁移的发生。

5判断(2)‌由于知识是普遍联系的,知识学习领域中不存在负迁移的现象。(错误)

解析:负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了阻碍的作用,比如,我们小学的时候可能会有这么一种体验,学习了汉语拼音的读音后,可能会使得我们在学习英文字母发音时出现干扰,这就是一种负迁移的现象。

6判断(2)‌迁移必须经过学习者的顿悟才能发生。(错误)

解析:结合哈洛的实验,猴子所掌握的学习定势其实就是如果第一次能找到食物,只要辨别刺激与食物的关系没有改变,那么只要在第一次找到食物的物体下都能找到食物。如果第一次没有找到食物,那么第二次只需要在另外一个物体下就能找到食物。因此,学习迁移的产生可能不一定需要通过顿悟;迁移能否发生,在于个体是否学会了学习,是否掌握了一种学习的定势。对于哈洛的学习定势说而言,这种定势其实是一种关于学习策略的迁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