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学习的迁移
(2022-08-08 00:55:45)
标签: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学习迁移学习迁移的理论学习迁移的策略 |
分类: 心理专栏 |
六、学习的迁移
6.1学习迁移概述
视频-6.1学习迁移概述
文档-6.1学习迁移概述
6.2学习迁移的理论
视频-6.2学习迁移的理论
文档-6.2学习迁移的理论
6.3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
视频-6.3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
文档-6.3促进学习迁移的策略
五、学习的迁移1本次得分为:8.00/12.00
1单选(2分)认为“人的心理,比如注意力和记忆力等是各种官能,官能是可以通过训练而得到发展和加强”的迁移理论是()
A.形式训练说2.00/2.00B.共同要素说C.学习定势说D.概括原理说
解析:
2单选(2分)根据奥斯古德的迁移模型,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当两项学习的刺激项相同,反应项也相同的时候,会发生最大负迁移。
B.当两项学习的刺激项不同,反应项相同的时候,会发生最大正迁移。
C.当两项学习的刺激项相同,反应项相反的时候,会发生最大负迁移。
2.00/2.00
D.当两项学习的刺激项不同,反应项相反的时候,会发生最大负迁移。
解析:
结果发现,如果先后两次学习的刺激项相同、反应项也相同,那么可以出现最大正迁移。这是因为两次学习是完全相同的,第二次学习相当于对第一次学习的复习,因此能产生最大正迁移。如果先后两次学习的两个刺激项相同、反应项由相同到相似、到不同,那么产生的迁移则由正迁移逐步转变为负迁移,当反应项是不同时就达到了最大负迁移。如果先后两次学习的刺激项是不同的,那么不管反应项如何,迁移效果都是零,也就是先前学习不会对后续学习产生影响。
3多选(2分)下列关于迁移发生的范围,理解正确的是()。
A.前面的学习对后面的学习不可能同时发生正迁移和负迁移。
B.把学习语文课的方法迁移到学习历史中去,是一种一般迁移。
C.前面学习的知识会影响后面的学习,后面的学习也会影响前面所学习的知识的理解。
D.远迁移的发生与两种学习的问题情景的差异程度有关,与对相应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的深度没有关系。
正确答案:B、C你错选为A、B、C、D
解析:
第三种分类是迁移发生的方向,分为顺向迁移和逆向迁移,顺向迁移是先前学习对后续学习的影响,而逆向迁移则反过来,是后续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这两种迁移在我们的日常教学中也经常会遇到。比如,在我们的教材编排中,前面学习的内容很可能是后面要学习内容的基础,这是顺向迁移。而当我们把后面的内容学习完后,可能也会发现自己对先前学习内容又有了新的理解,这就是一种逆向迁移。
第四种分类是基于迁移影响的领域,分为一般性迁移与特殊性迁移,一般性迁移是在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原理、态度、方法、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也就是说,在日常的学习中,我们也能总结出一些一般性的原理、规则与策略,这些原理、规则与策略也能对其他学习产生影响。 而特殊性迁移则是某一具体领域的学习对另一具体领域学习的影响,也就是一些特定事实与技能的迁移。
第五种分类是近迁移与远迁移,这是根据迁移作用的范围来划分。有时候我们会发现,两个形式相似、原理相同或接近的问题很容易被解决,这是因为发生了近迁移,也就是我们所学的知识能迁移到与原来学习情境相似的情境中。而远迁移则是所学知识迁移到与原来学习情境不同的情境中。远迁移的发生可能与我们原来知识与技能学习的深度是有关的,我们对已有知识与技能理解的程度越高,那么发生远迁移的范围与可能性就越大。
4多选(2分)下列教学方法中能够促进学生迁移的是()
A.加大对同一道题目的训练次数
B.在课堂上强调迁移的特征,从而引起学生的迁移心向
C.通过概念、原理与科学规律这种渐进式、螺旋式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水平
D.运用比较的方法,防止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干扰
正确答案:B、C、D你错选为A、B、C、D
解析:
5判断(2分)由于知识是普遍联系的,知识学习领域中不存在负迁移的现象。(错误)
解析:负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了阻碍的作用,比如,我们小学的时候可能会有这么一种体验,学习了汉语拼音的读音后,可能会使得我们在学习英文字母发音时出现干扰,这就是一种负迁移的现象。
6判断(2分)迁移必须经过学习者的顿悟才能发生。(错误)
解析:结合哈洛的实验,猴子所掌握的学习定势其实就是如果第一次能找到食物,只要辨别刺激与食物的关系没有改变,那么只要在第一次找到食物的物体下都能找到食物。如果第一次没有找到食物,那么第二次只需要在另外一个物体下就能找到食物。因此,学习迁移的产生可能不一定需要通过顿悟;迁移能否发生,在于个体是否学会了学习,是否掌握了一种学习的定势。对于哈洛的学习定势说而言,这种定势其实是一种关于学习策略的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