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理想国》第七卷“洞穴比喻”之理解
(2020-06-09 00:29:47)
标签:
《理想国》《苏格拉底的申辩》洞穴比喻授课目标第五讲《理想国》第七 |
分类: 笔记整理 |
21-第五讲1 前言 第一节“洞穴比喻”的大致梗概 第二节线段比喻 第三节洞穴比喻的几个可能话题
22-第五讲2 第四节“洞穴比喻”本身的一些含义 第五节培养城邦护卫者的原则
23-第五讲3 第六节如何培养造就护卫者 第七节如何分配和指定人选
第五讲测试4本次得分为:100.00/100.00
1单选(10分)“洞穴比喻”中,人类永远蒙于黑暗,只有极少人才能走出洞穴。那个把囚徒带出洞穴的神秘,才是________。
A.教育对象B.教育者10.00/10.00C.人类社会D.受教育者
2、“洞穴比喻”中囚徒从洞穴上升到太阳世界的方法主要有(
A.灌输B.强迫10.00/20.00C.语言引导10.00/20.00D.自我反思
3判断(10分)苏格拉底反讽的步骤一般包括四个步骤,它们分别是承认自己无知;对知识的爱;从概念到理念;“知识的助产士”是否正确?对
4判断(10分)《理想国》第七卷有名的“洞穴比喻”中,走出洞穴的那个囚徒,一开始在洞穴外看事物的顺序是:从只能看事物的阴影,水中的倒影,事物本身,到夜晚看星空,终于能够直接看太阳,最后知道:太阳是造成黑夜与白天和一年四季的原因。对
5判断(10分)“洞穴比喻”与“线段比喻”放在一起理解。洞穴中的囚徒看到的洞穴后壁的影子,对应于线段比喻中的猜想(想象),洞穴中的囚徒看到的演傀儡戏的人手里拿的物件,对应于线段比喻中的信念,走出洞穴的囚徒在太阳世界看到的事物,对应于线段比喻中的数理理念(科学理念),走出洞穴的囚徒看到的太阳,对应于线段比喻中的善的理念。对
6判断(10分)囚徒处于黑暗之中,所以,他们的灵魂不是健全的。一旦走出洞穴,完全就是一个健全自由的人。人在任何境遇,都保持灵魂的健全,这是教育的关键。错
7判断(10分)人内心的爱欲(Eros),作为神的昭命,用语词或者声音,引导人的灵魂转向。灵魂听了这个声音,就从流变的世界,勇敢地运用自己的理性,上升到永恒的世界,攀登到最高境界辩证法,灵魂终于又一次看到了知识、真理与善。因为,灵魂本来就是从这个至善至美的世界来的,灵魂皈依于善。对
8填空(20分)把囚徒带出洞穴的神秘的人,或许是人内心的________,这个力量可以简单地叫“爱”、“爱神”:同性之爱,异性之爱,城邦或者国家之爱,人类之爱,知识之爱,善之爱,美之爱,都在柏拉图的对话中洋溢着。苏格拉底/柏拉图的一生,就是Eros的显现。爱欲
第五讲单元作业
1(10分)阐述你认为理想的教育是什么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