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学校效能与学校改进(P303)
(2018-07-23 00:22:52)
标签:
教育管理学学校效能附加值法效能差异学校管理 |
分类: 笔记整理 |
1、你如何理解学校效能?
第十四章 学校效能与学校管理_百度文库
https://wenku.baidu.com/view/f0c8c6d0650e52ea54189852
学校效能,是指学校发挥某些积极作用的能力及其实际结果。
对学校效能的全面理解:优秀的工作成果,包括质与量两个方面在内的学校教育成果,这些成果可以基本满足学校所面对的公众的合理要求;高质量的校内组织和人员素质;通过改革创新而实现的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学校既能从变化的环境中努力吸收更多的资源,又能通过自身完善对社会做出更贡献。
2、简述学校效能的主要测量方法。
答:(P297-301)
学校效能的测量方法的进步是推动学校效能研究发展的主要动力。学校效能的评价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学校效能的测量,二是学校之间效能差异的测量。
对学校效能的测量就是要以线性方式表述学校效能特征,并依据一定尺度来为每个学校分配一个学校效能量。学校效能一般是指学校对学生成就增长的贡献。由于影响学生成就增长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学校效能往往与其他影响学生成就增长的因素混在一起,所以,必须在排除学校以外的其他因素的影响后,才能准确测量学校效能。
(1)附加值法。目前常用的测量学校效能的方法主要是“附加值”法,又称统计控制法。其实擀是对学校之间除教育质量以外的其他初始差异进行统计控制,通过多元回归分析,计算出各种初始差异对学校成就的贡献,得出各初始差异的预测方程,然后,再在学校的实际观察成就中排除由初始差异预测方程所估计出来的预测成就,其剩余的部分就是学校的效能。
(2)采用校内设计方法来估计学校效能。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它克服了以学校之间的相对比较来确定学校效能的缺陷,其所定义的学校效能具有实质性含义,它能够说明学生取得进步的实际情况,这种操作定义更加符合其实质定义。
此外,采用这种方法来估计学校效能,学校的效果与其他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就不会产生相关,学生的出生年龄是随机分配的,可以独立地估计出年龄因素和学校因素学生学习成就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