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厨房吃游成都记之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010-04-01 10:40:34)
标签:

湿处

小吃

三大炮

豆粉

民风

成都

旅游

分类: 旅途美食记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来成都之前专门咨询了几个家在成都或者对成都比较捻熟的朋友,一致推荐说都说到成都一定要去锦里,因为在锦里你可以用最短的时间融入成都、品尝成都的各色小吃。再则锦里又紧挨在武侯祠旁,集风景、时尚、美食、风土人情于一体。

厨房吃游成都记之 <wbr>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锦里锦官城,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州夺郡文学为州学﹐郡更于夷里桥南岸道东边起起文学﹐有女墙﹐其道西城﹐故锦宫也。锦工织锦﹐濯其中则鲜明﹐他江则不好﹐故命曰锦里也。"后即以锦里为成都之代称。锦里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

今天的锦里依托成都武侯祠,以秦汉、三国精神为灵魂,明、清风貌作外表,川西民风、民俗作内容,扩大了三国文化的外延。在这条全长350米的街上,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有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充分展现了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


厨房吃游成都记之 <wbr>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锦里是完全草根的,本土的,家常的。商店里卖的些是筷子、茶叶、灯笼和土特产。餐厅里的美食是张飞牛肉、三大炮、肥肠粉,一箸一杯都是冲着味道去的,不花俏,没有噱头,讲究的是实惠。还有手艺人的玩艺儿,捏个泥人,转个糖画儿,买张剪纸,一条街色彩缤纷的花灯和幌子,是大俗,图的是个热闹。而街上最吸抓眼球的,还是那些让人热烈思慕的成都粉子。她们在酒吧里嗑瓜子和打牌,喝着外国酒,说的还是绵软成都话。成都的人民就这样嬉闹着松弛地在锦里闲逛,怀旧的人情感有了出口,爱吃的人满足了口腹之欲。锦里呈现的是人间的景象。
厨房吃游成都记之 <wbr>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厨房吃游成都记之 <wbr>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厨房吃游成都记之 <wbr>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厨房吃游成都记之 <wbr>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厨房吃游成都记之 <wbr>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很有名气的三大炮:原料其实就是糥米糕,本身没什么特点,但在吃之前要先沾一些糖粉,这个沾可是有讲究的,如各位看到的这一些行头,师傅把糥米团掰成一小团一小团往中间扔,中间的铜盘会发出铛铛铛的响声,跟着就跳进了豆粉和芝麻粉堆里,再把已经沾了豆粉粉的三大炮放在碗里放上大量的红糖汁便能吃了。真的是特别的甜,厨房认为这种甜食只能吃一粒尝尝味道足矣。

厨房吃游成都记之 <wbr>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厨房吃游成都记之 <wbr>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厨房吃游成都记之 <wbr>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厨房吃游成都记之 <wbr>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厨房吃游成都记之 <wbr>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厨房吃游成都记之 <wbr>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厨房吃游成都记之 <wbr>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厨房吃游成都记之 <wbr>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厨房吃游成都记之 <wbr>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荷叶牛肉:就是用米粉和着牛肉做的,再用荷叶包着蒸,口感润滑,味道清香。
厨房吃游成都记之 <wbr>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蛋烘糕:一种小吃,用蛋和面粉调的很稀的材料,再放进一个圆形的铜锅里,待要好时候再放馅料进去,馅料有十几种
,可以自由选择。
厨房吃游成都记之 <wbr>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厨房吃游成都记之 <wbr>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厨房吃游成都记之 <wbr>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厨房吃游成都记之 <wbr>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伤心欲绝时可以吃一碗锦里小吃伤心凉粉,管它是辣出来的眼泪,还是心酸的泪。厨房吃游成都记之 <wbr>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厨房吃游成都记之 <wbr>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厨房吃游成都记之 <wbr>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厨房吃游成都记之 <wbr>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厨房吃游成都记之 <wbr>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厨房吃游成都记之 <wbr>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一群人饿着肚子来,很快的就打着饱嗝往回走了。

眼睛里除了留了秀色可餐的美女外,更能留下那些美食的记忆。也许在很多年以后,伴随着这些锦里小吃的图片,还是能够回忆起这样轻松愉快的的美食之旅,其实吃什么有时候不是很重要的,重要是的是通过这些美食能够找寻你的情感与味觉的回忆。
厨房吃游成都记之 <wbr>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总的来说,锦里的小吃环境胜过口味,文化胜过价格。

回来路上,的士司机告之,当地很少人去锦里,因为那里的小吃价格是其它地方的两倍以上。不过也能理解,毕竟是旅游景点,一下子集中了这么多美食档口与一起省却了往来奔波的辛苦,种类还很齐的,对于游客来说是个一网打尽的好去处。同时领略了当地民风民俗,很值。
厨房吃游成都记之 <wbr>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食客很多,站着比坐着的还多,小吃品种更多,每个人都会找到各自喜欢的小吃,还可以大家一起分享。
厨房吃游成都记之 <wbr>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厨房吃游成都记之 <wbr>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厨房吃游成都记之 <wbr>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成都果然是个嗜好吃辣的地界,看这个小店买的全是辣椒,而且是作为休闲小吃卖的,生意还不错。

看来在成都看电影不用买爆米花吃了,人手一包酥脆辣椒圈,强大啊!我服了!!!
厨房吃游成都记之 <wbr>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厨房吃游成都记之 <wbr>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厨房吃游成都记之 <wbr>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厨房吃游成都记之 <wbr>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