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晋画传》全面上市

标签:
谢晋谢晋画传新书编辑札记文化 |
分类: 图书 |
走近那团火
——《谢晋画传》编辑札记
文/黄文杰
(刚推出的新书,全国各类媒体主动找上门来宣传,这在我做的书里是极其少有的,各地书店陆续有售。此文发表于《文汇读书周报》2008年11月28日。)
我在数月前接到《谢晋画传》这本书稿时,原本是打算把它作为谢导八十五岁生日礼物献给他的。我和作者方,也就是两家主编单位谢晋影视公司、上海大学谢晋电影博物馆,以及撰稿人唐宁,一直都是这么盘算着的。现在书已面世,谢导却无法看到这份生日礼物。
一切来得太突然。2008年10月18日,谢导在家乡去世的消息让我们震惊而哀伤,同时也猝不及防。彼时书稿一审虽已完成,但还有很多图片有待调整,我正想把问题集中一块,待谢导有空时亲自登门请教,然而,谁会想到平时那么开朗健康的谢导,竟会如此匆忙地就离开了人世呢?!我也不会想到,本有绝佳机会与崇拜多年的电影大师近距离接触,却注定与他缘悭一面。
谢导虽然走了,画传我们还得继续出下去。我不得不忍住悲痛,把未完成的工作捡起来,并以全部心力投入书稿的编排中。唐宁也及时修改了相关章节,增补了谢导去世的相关文字。在作者方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我们重新调整了图文关系,共发掘了四百多张未曾公开面世的珍贵照片与大量影史材料,终于赶在谢导诞辰之前推出了这本大气美观的画传。我也可以负责任地说,呈现在读者面前的,绝对是一本内容扎实、装帧精美的传记图书。
作为责任编辑和影迷,我为自己错过良机未能有幸亲炙大师风采而深感遗憾。但同时我又是幸运的,因为通过处理这本书稿,我同样见识了一个血肉丰满的真实的谢晋,同样领略了一个有着火一样性情的高尚的灵魂。让我们感谢撰稿人唐宁老师。作为追踪采访谢导长达二十余年的资深记者与作家,她用生动流丽、饱含深情的笔触,追述了谢晋一生漫长、辉煌而不乏曲折的电影创作经历,为我们描绘了一个栩栩如生、感人至深的大师形象。
在唐宁的笔下,谢晋就是一团火,一团熊熊燃烧至死方休的火焰。他对祖国和人民,对电影事业,对家乡,对师友、后辈以及家人,始终有着无尽的能量,一直以赤忱慷慨之心释放无私的光芒与热情。他燃烧着自己,也温暖了他人,甚至照耀了宏大的时代与历史。
书中写到,谢晋自幼酷爱戏剧与电影,为了心中的梦想,少小离家,勇敢穿越敌占区,奔赴四川江安国立剧专求学。后从舞台转向水银灯下,40年代即参与电影创作,从此开始了漫漫电影之路。他为中国电影先后贡献了两套彪炳史册的三部曲:“女性三部曲”,即《女篮五号》、《红色娘子军》和《舞台姐妹》,以及“反思三部曲”,即《天云山传奇》、《牧马人》和《芙蓉镇》。虽然其间屡遭质疑与非议,甚至多次接到审查修改的意见和受到批判,但他顶住压力,以一个人民艺术家的良知,坚决完成了这些“后来都被证明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影片,充分体现了敏锐而独特的创作视角、敢于检讨民族悲剧与人性缺陷的非凡勇气,以及超越时代局限的超前眼光。为迎接香港回归,年逾七旬的谢导又拍制了巨片《鸦片战争》。可是那时电影环境已经发生了剧变,为了筹集摄制资金,他甚至把老家的房产都抵押了。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谢导不顾八旬高龄,拍摄了公益短片《中国,站立成树》,表达了老艺术家希望祖国和人民经历灾难变得更为坚强伟岸的愿望。这种无怨无悔献身电影艺术并为之奋斗终身、决不言弃,甚至不惜毁家纾难的精神,不正是火的写照?
谢晋少年时期深受焦菊隐、洪深、黄佐临、夏衍、曹禺等前辈大师的影响,他日后作品中对国家民族民运的深切关注,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来源,就是当年大师们对他耳提面命的教诲。谢晋对这些教育和帮助过他的师长极为尊重谦恭。每次“到北京拜访焦菊隐,在上海讨教黄佐临,都毕恭毕敬。几次北京人艺到上海公演,遇上了南黄北焦二位在场,他立刻回到当年剧专求学时的情景,自觉闭嘴,乖乖地站一边去”。夏公去世,谢导从片场赶去为他送行,“将买来的黄酒撒入钱塘江,尔后拆开中华烟,一支一支地轻轻放入江水中去,喃喃地说:夏公,抽支烟吧,是您喜欢的中华牌”。其情其景,令在场者无不动容流泪。从影六十年,他以自己特有的方式严厉地调教演员,培养塑造了无数明星,刘晓庆、姜文、从珊、朱时茂、濮存昕、潘虹、陈冲、赵薇……也让演员朱时茂发出了“他就像是我们的父亲”一样的深情感怀。为了让更多的孩子实现表演理想,他以老迈之躯创办了明星影视学校,一位藏族女孩交不起学杂费,他批示“同意免缴”,还自己掏钱给这名学生作生活补贴。这种与师长间的深情厚谊,无私提携后进,只求付出,不问回报的品格,不正是火的写照?
谢晋1947与徐大雯结为连理,相濡以沫六十余年,感情笃厚而稳定,是电影圈内有口皆碑的“模范夫妻”。两人育有三子一女,老三和老四都患有智障,但他从未对孩子失去耐心与信心,自始至终以饱满炽热的父爱善待他们。“文革”期间,为了给孩子们改善营养,他灵机一动发明了“猪血豆腐汤”。书中还提到,谢晋每次出差回来都要给孩子们带不一样的礼物,有空就教孩子们踢球、打乒乓,给他们洗澡擦身,理发修指甲等等,种种舐犊情深的生活细节共同勾画出了一个大爱如山、情深似海的慈祥父亲形象。这种珍视关爱家人、不离不弃的性情,不正是火的写照?
通过编排这本书稿,我触摸到了一个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灵魂,又看到了一个对待生活向来乐观积极、永远怀揣天真浪漫理想的光辉形象。这是一个立体的谢晋。他以他的电影,述说着国家的苦难与辉煌,也谱写着人民的善良与坚强,鞭挞假恶丑,讴歌真善美。他是国家与民族的赤子,他是电影的宠儿,他是艺术界敬重的师长,他是亿万观众深情缅怀的导演,他是家乡人民无比眷恋的乡亲,他是家人挚爱的丈夫与父亲。我虽然未能亲聆大师的教诲,却同样走近了一个真实的活生生的谢晋,一团火一样的谢晋,同时也把热情与温暖留在人们心中的谢晋。
我能编辑这样一本好书,又何尝不是幸运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