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胡子造型谈二郎神的双重身份

(2015-07-25 17:40:39)
标签:

二郎神

席方平

正神

分类: 二郎神七大圣

二郎神一直是我心目中最喜欢的神魔角色,对于这个谜一样的神仙,他来自何方,去向何处等问题始终未得到确切的答案,这阵子,天涯道友“阿明利”几大篇解读二郎神的系列帖子如:《从西游记二郎神伏孙悟空一节分析玉帝与二郎神舅甥相认》、《封神和西游记中杨戬孙悟空真实身份及对佛门的阴谋》、《杨戬打孙悟空压根没用心只是表演给天庭和舅舅看的一出大戏》都从不同的角度细致地剖析了二郎神与天庭之间的关系,他给了我许多的启发和解答,列位二郎神爱好者不妨自行前往阅读,但我觉得这几篇都没法与他的第一篇二郎解读帖《从西游记和封神榜原著略析二郎神杨戬》以及最新一篇《从《聊斋志异·席方平》考据二郎神杨戬的真正天庭权势身份》精彩,特别是最后一篇,似乎又重新燃起我对二郎神这个神魔人物深入解读的热情。于是我把在那帖子中的回复整理一下,形成如下一篇,也当作对我两三年前二郎神帖子的一个总结。

本篇我还是得从二郎神的在《聊斋志异.席方平》中“席视二郎,修躯多髯,不类世间所传。”这句话涉及的二郎神的胡子说起:说到二郎神的外貌,特别是胡子,是一种不常见的说法,在涉及二郎神作品特别是《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中,透露给人的印象似乎都跟世间所传的二郎神一样,都是白面无须的形象,许多动画以及影视作品也都是按照这种形象来刻画二郎神,可为什么独有这《聊斋志异.席方平》这一篇例外,却是“修躯多髯”?

我重新回顾了〈封神演义〉和〈西游记〉对二郎神的描写,描述的都是仪容清俊脱俗相貌堂堂的郎君模样,但对于是否有胡子的描写,却并无涉及,只是说清秀脱俗,我在想,可能二郎神有一种造型,正是席方平所见到的“修躯多髯”,谁规定留胡子就不清秀脱俗了?古人的审美观和我们现在自是不同的。但也有一种可能,《聊斋》是清代的作品,而世间所传的二郎神都是明代以前的,那末明代以前,二郎神本来就是一副二十多岁弱冠的时模样,到清代,才开始尝试留胡子造型,但问题来了,可是从明到清短短数百年,是什么原因促使二郎神决定抛弃这种世间所传的弱冠无须形象,尝试起留髯造型的呢?

其实我最初有一篇关于《二郎神屡被镇压的二郎神》的帖子有涉及到二郎神被打压的原因,有一段说是人们用一个太监杨戬影射二郎神,实际上这一段来源于冯梦龙《醒世恒言.勘皮靴单证二郎神》这一卷,表面上只是写一庙官孙神通假冒二郎神诱淫韩玉翘夫人之事,但本卷一开头却出现了道君皇帝敕唤殿前太尉杨戬前来调查,这是一种春秋笔法,这殿前太尉并没什么特别,但是出现在二郎神事故中就别有味道了,这个太尉杨戬从《宋史》很容易就查到,它是宋徽宗宠信的一个宦官,先任节度使,后任太傅,最终官至太师。可是这杨戬在民间民名声可是相当不好,正好是吴承恩在《二郎搜山图歌》中所描写“宋室五鬼之流”,他与二郎神出现在的结果,很容易就造成人们把二郎神白面无须与宦官杨戬的太监形象重合起来,人们就真把二郎神等同杨戬,这是极其阴险的,我想二郎神如果真有灵应,他一定会感觉到这种羞辱,所以尝试留胡子,甚至多髯改变形象,就有了必要的动机。

其实改变形貌,对于二郎神来说应是非常简单的,要知道,七十二变,八九玄功可是他拿手好戏,单纯川剧中变脸可是常被应用到二郎神戏剧当中,甚至是为二郎神个性定制,因此留个胡子对二郎神来说应该更自不在话下,所以说,二郎神有胡髯或没胡髯,皆有可能,列位又会问,即使二郎神有胡子,那又有什么意义呢?这个意义可非同小可,听我道来。

二郎神前期的名字均以赵昱出现并存在于道教文献及元杂剧中,他的事迹大同小异,都以斩蛟而功成飞升,最后获封显圣真君,直至唐朝时才加封为赤城王,赵昱的姓名的转变是到明朝时候由封神和西游演绎才最终确定为杨戬,个人觉得赵昱的事迹更符合他在道教中的身份,而在道教正神中,赵昱留胡子显然比白面无须的杨戬更具备真君的标准形象,在赵昱的事迹中,它为隋炀帝所征召,而隋炀帝恰好姓杨,其父亲杨坚更是与杨戬更有音近之故,因此,舍弃留胡子形象以白面无须的战神形象出现在小说中也是出现了它的必要可行性。

如果熟悉二郎神的对于“肉身成圣”应该不会陌生,这“肉身成圣”是什么概念呢,意思就是又有肉身的仙,又是成为神的圣,要知道,列入封神榜的神,不再有肉身,但他们有封号,而二郎神也有封号,叫“英烈昭惠灵显威济王”,而作为肉身出现时则为仙,则有道号,而二郎神的道号就是“清源妙道真君”,也就是我们俗称的“二郎显圣真君”,一个神同时有两个称号又能说明什么,列位不知有没有听说过佛有不同相,比如怒相和正相等,如果我们联系二郎神有胡子和没胡子,那么就可以得出下猜测,二郎神其实不是固定一种形态,他可能以多种形态出现,当中有一种姿态,必定是以战斗的怒相即仙的形象出现,那么就可能是没有胡子的形象,但是作为正神的姿态出现时,没有胡子,那可是嘴上无毛,办事不牢的样子,席方平见二郎神是为了公务,所以二郎神就以正神的修躯多髯形象出现,其实这正是道教正神的标准形象。

然有说二郎神两种两面形态又有什么卵用呢?列位可不知道了,这正是二郎神的神妙之处,这可以使在战神与正神之间自由切换,以完成某种目的。那么是什么目的的呢?这又得回到封神七个“肉身成圣”这个组合上去考量,列们注意。七位肉身成圣中有什么特别吗?请看看七位的结局,李靖三吒四人很明显,他们分别到了天庭和佛门中谋生,而韦护自然也归入佛门,而雷震子去向在我一《与二郎神争神的文昌帝君》那篇中,有说明他去向,雷震子可能是先转变成张亚子,再与文昌星合并,成为文昌帝君,名列天庭正神。

那么杨戬怎么办呢?《西游记》观音之口不说了吗?他是玉帝外甥,见居灌州灌江口,名下有梅山六兄弟,并有帐前一千二百草头神,但就只是听调不听宣。《西游记》是明代小说,二郎神这种“外甥听调不听宣”显示,二郎神更多类似于明代的藩王,跟天庭无关了,但这又奇了,前面说他可是正神,很明显,正神可是在天庭有职位的,否则二郎神怎么能在席方平那里做个政府公务员办公判案了呢?

很早之前,在《封神演义》中我就发觉杨戬的身份不同寻常,每到关键的时候总有顶极神仙女娲,轩辕三皇,龙吉公主等为杨戬送来压轴法宝。杨戬那么强大,而姜子牙却只是让他做一个押粮官,他背后肯定有鼓神秘的力量在支撑他,可又说不清什么力量,道友“阿明利”于是在他的回复中做了一个完美的解答,堪称经典,我这就把它引用过来分享给大家.因为我对其中龙吉公主混编制的存在异议,所以就略加整理了。

“封神中,有道门的代表老君原始通天,有佛门的两位未来佛祖,却没有天庭的代表。只有一个充当联络官的南极仙翁和一个被贬下凡的龙吉公主,居然一个够分量的天庭的代表都没有。封神之战明摆着是为了天庭天帝的事业打的,居然天庭没有派监督官,天帝没有在三方会议里派出自己的代表。这太不符合逻辑和礼仪常规规矩了。
  道门佛门为了天庭的要求打出血的时候,天帝居然袖手旁观,派了个女儿去参与一下就完了。按礼仪说,连鸿钧老祖都出来了,你天帝那么大架子,居然不肯亲身出马,也不派重量级代表出马去代表自己监督、参与整个封神过程,简直跟现代社会三方合作干工程,三家地位差不多,其中其他两方老总都出马了,而最主要的那家公司却只派些中下层干部随便溜溜一样,简直狂妄得不可思议。
  那么,现在来看,并非天帝怠慢道门和佛门,没有派出自己的重量级代表。而是已经派了自己的代表——杨戬。杨戬为什么在封神事业中地位高,受到玉虚宫栽培、火云洞三皇送功劳送声望、女娲送功劳送法宝、姜子牙明明重视却要安插他到最安全的地方有惊无险拿功劳等等待遇?
  答案呼之欲出——人家就是天庭天帝的官方代表,是直接来参与监督检查封神这项大工程不出差错的!对此,下面的底层人族和道门佛门的低级弟子都是不知道的,但最顶层的那些大佬们心知肚明,所以女娲主动帮忙捉了一次又一次妖怪还要送山河社稷图(山河社稷图啊!现在,明白为什么专门送这个了吗?古代地图是可以随便送的吗?更何况山河社稷,暗示如此明显,是皇帝才能拥有的)。

火云洞三圣主动送流传千古的功德送了一次又一次,玉虚宫更狠,直接收入门墙,成了自己人,以及为什么通天两次摆大阵,最危险那次连杨戬师祖师叔师伯师傅师兄弟们都出动了,偏偏杨戬没参加,而第二次有惊无险那次杨戬才参加了。以及为什么每次需要找最顶级的重量级人士,就一定要杨戬出马去找。杨戬才是天庭真正的天帝代表,属于天庭、道门、佛门三方会议的重量级代表、大佬之一啊。”

所以得出结论杨戬的身份,其实是天庭安插在封神中的代言人,在封神大战中,昊天帝(玉帝)命十二金仙称臣,十二金仙不肯,帝让杨戬进入十二金仙队伍,这更像于无间道,更类似于让代言人在于强臣中立威。而姜子牙肯定知道这些,也只是让杨戬做押粮官,一来保护,二来又不让他太拉风占了阐教风头战。
  战后二郎神对外宣布听调不听宣,主动明确自已藩王的身份,目的正是为了避嫌,公开自已与玉帝只是远戚关系,也正是这欲盖弥彰的公开宣布,反倒更显出了此地无银三百的,而玉帝在观悟空与二郎斗战时,爱护之心溢于言表,这一段请列位参阅“阿明利”的帖子,不再引述,而老君和观音最终也担心玉帝露馅,赶紧出手中止斗战也在情理之内了。

明确了二郎神在天庭中的正神地位,但是二郎神又得维护他民间的战神形象,这种两面三刀的方式总归不是长久的,总归得有一种办法来改变这种长期以来的尴尬局面吧。所以这又得回到二郎神留胡子的子的作用了。

前面说到“醒世恒言”坏了他形象英挺的形象,让他白面无须的美貌郎君的形象忽然与一个太监模样重合,那么他就必须寻找一位相似的合作者改变这种局面,这时以忠义出名的关羽应该是个很好的利用对象。

其实关羽和二郎神有诸多相似之处,都是排行第二,都是玩刀的,都跟玉泉山有关系。道友阿明利是这样描述我直接引用:“关羽死于荆楚【终生还没入蜀】,杨戬师傅洞府在玉泉山,关羽死后莫名其妙跑到生前没去过的玉泉山大喊【头来】,要求和尚给他修庙祭祀,好吧,刘备在历史上莫名其妙跑去玉泉山建祠祭祀关羽就很奇怪了,而且玉泉寺供奉关羽,但关羽居然是道家的。中国以前供奉二郎神为战神,之后供奉的也是一位二爷【二郎】,关二爷,两人的庙历史上总挨在一起,有情况是不是?杨戬用三尖两刃枪,关羽用青龙偃月刀,都是对女色无动于衷的铁石心肠,杨戬衰败的时代关羽跑去跟人家皇帝托梦要求封伏魔大帝。”

最初我认为二郎会改头换面,先在盐城,落户为关羽,把刘备扶到他的领地蜀国称帝,博得了忠义的人间美名,在楚地死后显灵,占据了楚地的香火,此举扩大了他在人间领地,又回到盐城,借天师的名义,又借战蚩尤这个在上古早已被黄帝打趴下尸神,再得人间的响应,从而使他的愿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但是最终还是觉得这说法有缺陷,后来雷震子变成文昌帝君的方式重新启发了我。

按照联合办法,共同发展的方式,雷震子变成张亚子后,一方面用文昌星的名气,以张亚子的风格合并发展,最终成为文昌帝君,这是一种双赢的方式,那么二郎神完全也可以按照这种方式跟关羽合作,在宋代以前,武圣未必是关羽,先是姜子牙,下来是岳飞,直到清代,因为姜子牙太老,岳飞又抗金,所以在清代才定为关公,二郎神与关羽合作,那更是一种强强联合,关帝升迁之快,很快就从武圣达到帝君级别,也只是短短的数百年,而这短短的数百年,二郎神在民间的信仰则几乎消失,只是留传在小说当中,那更好的映证了二郎神与关公之间的合作效果,当然这段是一个个人瞎扯,或者与本文的胡子主旨无关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