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海内四经》猜测〈山海经〉到底画的是什么图?
(2015-07-14 11:44:10)
标签:
山海经海内海内经海内四经 |
分类: 天文山海星官 |
上一篇我按照袁珂先生的《山海经译注》所提示的内容将《海内四经》与《海内经》进行一个合并,实际上《海外四经》是刘秀经整编后的一个《大荒经》另一个版本,他有的非常严谨的结构。与此同时《海内四经》其实也是他有意编制后的作品,其中的一些内容跟独一篇《海内经》有着相互映衬的对应。
有人说《海内经》非常的杂乱,实际上《海内经》一篇分别以东南西北四海为基本架构,把它命名为《海内经》,个人认为非常不恰当,如果细细拆分,可以发现,《海内经》以某海之内为开头的,东海之内有一条,西海之内有两条,南海之内有两条,北海之内有七条,而其余部分自“流沙以西”至“又有青兽”中间一大部分,都是介绍巴国附近的景物,最后一段则是介绍上古世系,对比之下,《海内四经》则非常地工整。
《海内南经》中,有闽中山,三天子彰山。伯虑、离耳、雕题、北朐,枭阳五国,有苍梧山、丹山。其后又有氐人,匈奴,开题,列人四国。共有四山九国,
《海内西经》雁门山,氐国,高柳,流黄酆氏之国,东胡,夷人,貊国,共计一山六国。
《海内北经》有蛇巫山,太封国,鬼国、林氏国,又有阳纡山,盖国,朝鲜,射姑,大蟹,明组邑五国,后为蓬莱山。共计三山八国,
《海内东经》有矩燕,埻端,玺晤,大夏、竖沙、居繇、月支等七国,后有白玉山,会稽山。共计两山七国。
这当中,四九,一六,三八,二七则是对应河图的数理。另有四帝台,琅琊台,共五台,因此整一部《海外四经》就类似于一本河图。上述的发现引自据于《天人老丹:山海经的‘海内经卷’中再次开释一图》一文所示,并非本人原创。
回到《海内四经》本身,结合袁珂所按指出的可能是因为错简导致的经简错漏,实际上我倒认为这是《海内四经》作者刘秀有意为之。
如《海内南经》最后两节旄马,匈奴,开题两节,是《海内西经》的引子,
而《海内北经》前两节蛇巫之山,西王母两节,是《海内西经》的承接,
如果把这四节的本应属于《海内西经》之内的内容还原,就会让《海内西经》中昆仑墟的篇幅大为扩充。
以此为根据,《海内北经》从盖国,朝鲜两词条均属于《海内东经》的引子,而这两条词条以下内容,都属于海中的景物,他们应该放在《海内北经》的最后面一段。
如此而来,整一部《海内四经》就出现了如下的一幅图画。
在海内,以西北方的昆仑墟为中心的景色,而在东南海中,则以蓬莱山为中心,这与昆仑和蓬莱则是古代就描述的仙山海岛的仙境之象何其相似。
在南方,描绘的则是一幅以舜葬为主苍梧之野的景象。在北方,则是以幽都之山为的鬼国风光,在西方,则以后稷之葬都广之野的景色,在东方,则是以建木雷神的朝云之国,
在西南方,则以巴蛇的巴国风貌,而在雁门山外,则是一些类似于犬马奔驰的塞外风光,对于东北方的描写,因为东北方的景物非常少,因此《海内经》中关于东海之内的景观,相比于描写其它四海,也仅仅中有少得可怜的一句,这也自然是在情理之中了。
这一些汇总起,再把《海内经》按照四海分别对应,也大致可以得到相应对比。由此我可以猜测,《海内四经》和《海内经》一起,所构造一幅图画,实际上是一幅仙境图。它不同于《海外四经》和《大荒四经》,用通俗一点的话来概括,整一部《山海经》,实际上描绘的是三幅图画。
所谓海内,就是指人间的仙境,而海外,就是是天上的星官,而〈五藏山经〉自然而然描绘的才是人间的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