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辕剑第九部《云之遥》(第十四章第三节)
(2011-07-18 07:45:34)
标签:
谭文启双龙文化文学小说连载轩辕剑云之遥玄幻诸葛亮赵云魏延邓芝 |
分类: 轩辕剑系列 |
公元二二八年正月,荆州都督司马懿顺利攻下新城郡,司马懿擒杀与诸葛亮私下联系,有意归降大汉的孟达……
朝廷这时候才知道,数年毫无声息的前朝大汉小朝廷,已私下开始有所动作!但曹魏大臣们讨论后,仍认为诸葛亮为守成之辈,不至于展开大规模军事行动——因此坚持应把主力部队放在南方边境,以防御企图心旺盛之一代豪杰吴王孙权!但无人知道,在萧瑟的冬风中,关右的战火即将漫天遍野地展开——
公元二二八年正月,汉中郡汉军北伐部队主营——
几位蜀汉的重臣云集于此,丞相诸葛亮道:“诸位,策反孟达的计划虽然失败,但不影响我们计画……北伐大业,将依旧按照原计画展开——”
镇东将军赵云道:“没料到那个司马懿行动如此敏捷,确实有几分本事——”
丞相参军廖化道:“还好我们这次对手不是那个司马懿,而是夏侯楙!此人评价不高,我军应有机可趁!”
诸葛亮道:“没错——此次北伐首要目标,是截断雍州(关右)!拦腰截断雍州之后,我们再顺势西取陇右(凉州)——大军三日后自汉中出发,沿祁山道西行,先袭取祁山堡……”
这时,征西大将军魏延却道:“丞相且慢——末将另有一计!听闻夏侯楙乃庸才之流,我军何不直接袭击他所驻守之长安?”
诸葛亮愕然道:“直接袭取长安?”
魏延道:“正是!反正都能够截断雍州,夺下长安可远比夺下祁山堡效果更加明显!”
诸葛亮右手捋须,寻思起来。赵云道:“要往长安诸山道皆地势险恶,栈道毁损严重!前些时日,丞相已派人修复褒斜谷栈道,以备行军之用。”
魏延道:“不,赵老将军——我要走的,可不是斜谷道!本人打算走的乃是子午谷!”
赵云也是一阵惊愕:“什么——子午谷?文长,你真想走那个昔日让曹操也胆寒的险恶子午谷?”
魏延道:“正是——”
中监军邓芝这时道:“子午谷栈道残缺失修,且地形为诸山道之中最险恶者——何以不走如今栈道已陆续整修完毕的斜谷道?”
魏延道:“原因很简单——斜谷道栈道较完整,故敌人必会在谷口北原、五丈原一带设下重兵,以防我军袭击!然而子午谷则否——由于地势险恶,连敌人自身都难通行!将心比心,他们自不会认为我们会选择此道!而它又是直通长安的最近路线!请丞相交给我最精锐士卒万人,我们自行架道开路。即便行军再困难,在我统帅下只需十余日,前锋千人应可陆续越过山岭,悄悄进逼长安!夏侯楙听到我军彷彿从天降临般,必破胆丧志,无心作战——同一时间,丞相您带着主力大军越过斜谷道,二十余日后与我在长安会师——如今据悉曹贼主力多调至南疆去对付孙仲谋,长安守军不过万人罢了——我们会师后,十万大军包围长安,以十击一,必可轻易而下!长安一拿下,关中即为我大汉所有,可立于颠扑不破之地——丞相您要向西取凉州,或向东夺洛阳,都轻而易举——此乃昔日高祖、韩信建立大业之谋略,有前例可证!”
听完魏延一口气说出这个方略来,廖化不由大为叫好:“有道理……不愧是足智多谋的魏将军,此战略确实值得一试——”
赵云道:“文长,险要之地容易设伏——若敌人在谷中有埋伏,我军恐将全军覆没!不知你可有考虑到此点?”
魏延道:“若守将是夏侯渊,我自会忧虑此事,不敢贸然采此战术——但他儿子夏侯楙不过一介纨绔公子——我敢肯定子午谷只有飞鸟禽兽,全无其他威胁!”
赵云恍然道:“不愧是文长,原来早已想清楚了!”
邓艾也道:“魏将军的谋略,在下也认为值得冒险一试。”
诸葛亮寻思了良久,终于开腔了:“不……不成!本府反对,此计风险太大!”
魏延马上道:“嘿……此话怎说?”
诸葛亮道:“本府不能拿一万名士兵们的性命,如此轻率冒险!斜谷道尚有勉可通行之栈道,但子午谷却栈道皆无——文长万人孤军深入,又该如何顺利补给?”
魏延道:“以末将经验,可带着十日粮秣,在十日之内设法通过!待进入平原后,可夺取敌军与民间粮秣,等待大军会师——补给应不成问题!”
诸葛亮又道:“且慢——我汉军乃是堂堂王师,怎可随意侵扰百姓?何况文长所言,乃以能顺利拿下长安为前提——但若长安迟迟不下,我方通过斜谷道的大军又来不及会师,届时该如何?”
魏延听到此问,登时回答不上:“这……”
赵云道:“丞相,作战从来皆需冒险——在下也以为此计甚值一试!”
诸葛亮却道:“不,还是走祁山道吧……至少该处山道最完备,数万大军与粮秣皆易通行——如此最为稳妥!以远征深入敌境的我军而言,补给问题最小。”
魏延道:“丞相——我们又何必如此大费周章绕一大圈?”
诸葛亮道:“作战谨慎至上!益州人口不足百万,此次北伐共动员了十万大军——可谓倾国而出!我大汉王师首次北伐,若有小败,将重挫士气……所以若子午谷奇袭有所闪失,打击士气,丧失辱国,如此重责谁来扛起?”
魏延是个强性子之人,他也十分坚决,说道:“若丞相担心万人大军风险过大,那么请交给我五千精兵即可!”
赵云也道:“丞相,以末将自身多年沙场经验,文长之计确实不无可行——还请您认真再次考虑他的谋略!”
诸葛亮又想了一想,然后道:“子龙,这一次就由你带三万士兵进入斜谷道吧!”
赵云怔道:“我?”
诸葛亮道:“是的,但只是佯攻部队,目的在掩护祁山道主力部队——故需避免与敌人真正交战!倘敌人真的大举攻来,诱敌深入后便烧了栈道,带士兵退回!”
赵云道:“请问丞相,何以不让文长领兵?”
诸葛亮道:“此事慎重——非子龙不可。”
赵云道:“那让文长一起来协助末将吧?”
诸葛亮摇头道:“不,由伯苗来协助赵老将军!”
魏延道:“呃,那我子午谷的奇袭部队呢?”
诸葛亮温言道:“文长,本府身负北伐重责,须盱衡全局——文长,请随本府一道西行,夺取祁山堡吧!西路主力大军,需要如你这般之勇将——”魏延见诸葛亮始终不肯答允使用他的谋略,也深感无奈,只得领命。
散会之后,魏延、赵云、邓芝三人一起退出帐来,三人在一片空地前停了下来,邓芝道:“魏将军……抱歉剥夺了您的机会!”
魏延道:“这与你们无关——是丞相他自己的问题!他莫非以为曹贼与之前那些南蛮番兵一样,随便打打,不管七次,一百次也都会赢?今日不过看他是丞相,不好违抗——但着实令人生气!”
赵云道:“文长……老夫内心其实也赞同你谋略,可惜无力改变丞相的意思。若是今日带兵的人乃是先帝,大概也会采纳你的奇计吧?”
魏延深深地说:“是啊,先帝一生虽有胜有败,但总的来说仍有四五成胜算,用兵也较胆大!丞相却老忧东虑西的,二人还真是天差地别!”
赵云道:“文长,丞相这算是谨慎老成吧……见他治军严谨,扎营行军如此井然有序,老夫其实也不禁深深佩服!但治军和用兵,毕竟是两回事——所以老夫也并不认为,他在用兵上如此太过谨慎是对的!”
魏延道:“子龙将军……事情都已决定,如今说这些也没用啦!只是可惜了——明明可直接拿下长安,把匕首狠狠插在敌人胸口上!”
赵云道:“此次北伐,乃是我们光复汉室的第一战!丞相必是担心第一战便输了士气,必为敌人耻笑——所以才如是谨慎吧?如今老夫七旬老将,都欣然愿意担任佯攻之师,别无怨言——所以文长,你也看开些……别计较那么多吧!夺取祁山重任,还赖文长你多协助丞相了!”
邓芝也道:“是啊……文长此行任务重大,远超过我们!望你戮力以赴,也多多保重!”
魏延长叹一声道:“唉……也罢!两位也保重……”三人便互相抱拳一礼,各道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