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十三)
(2009-10-21 08:26:01)
标签:
历史太平天国谭文启双龙文化小说连载 |
分类: 历史小说 |
第十三回
回头再说天京方面,虽然洪秀全决定遣李秀成率大军北上,但北伐主将林凤祥不听忠王号令,擅自北上,终于战败身死。李秀成听闻北军兵败,只好放弃北伐之念。另一方面,江南大营统帅向荣因为战事不利,抑郁而终。和春接管江南大营。
李秀成升帐对众将道:“想不到北伐就这样失败了,难道真如钱军师所言?如今只好先复庐州,再克江北大营!”
李秀成率领大军来到庐州城前,他观看了一阵城头的阵势,便道:“看来庐州确实没什么兵力。”便下令开始进攻。
清军抵挡不住,麟瑞见大势已去,便在李孟群帮助之下,杀出重围,弃城而逃。
胡林翼得知庐州失守,不由皱眉道:“想不到庐州竟然失守,可见太平军气势尚未衰竭啊!”
李续宾道:“大人,安徽若失,则长毛根基巩固,不可不虑。某愿提一旅之师夺回庐州!”
胡林翼道:“此事当稍候再议……”李续宾不明白胡林翼所思,有些不悦。
这时,都兴阿到来道:“启禀大人,朝中已令湖广总督官文、江北大营主帅德兴阿、钦差大臣胜保共同出兵援安徽。”
胡林翼喜道:“太好了!时机成熟了!你二人可引兵出援安徽,务必于近日内拿下太湖,然后可分兵为二,一取庐州,一取安庆,让长毛顾此失彼。再加上其他几路人马的增援,此次东援必可成功。”二人齐声得令。
庐州城内,李世贤道:“清妖咸丰令胜保为钦差,督办安徽军务,又令官文、德兴阿等人出兵收复庐州。”
李秀成道:“来得好!吾志不在庐州,而在江北大营!”
这时,军士来报:“赞王求见!”
李秀成心中暗忖道:“赞王?”忙命相请。
片刻,蒙德恩入帐道:“忠王战事可好?弟此行特带来天王封侍王、堵王的诏书。”
李秀成道:“有劳了!如今朝中是谁掌管?”
蒙德恩道:“干王洪仁玕。”李秀成点了点头。
军士又来报:“报,干王求见!”
李秀成道:“请!”
洪仁玕快步入帐道:“某奉天王之命,特来犒慰军士。不知忠王战事顺利否?”
李秀成道:“如今虽已攻下庐州,但不日敌军将至,不知干王有何高见?”
洪仁玕道:“呵呵,恐怕忠王醉翁之意不在庐州,而在江北大营的德兴阿。”
李秀成笑道:“哈哈,英雄所见略同,如今清廷以为我会死守庐州,我偏进攻江北大营,看他如何处置!”
太平军逼近,德兴阿急道:“想不到长毛会来攻江北大营……不过我在各要口都有驻兵守,怕什么!”
李秀成看见清军的阵势,便笑道:“如此排兵布阵,真是天助我也!”
太平军兵分几路,从四面八方攻来,清军兵力分散,更无法阻挡太平军,被杀得节节败退。
这时,清将冯子材领兵赶到,见德兴阿被困,便引兵来救。冯子材的人马杀开一条血路,救出了德兴阿,二人一同败退。
李秀成道:“敌军的援军就要来到,还是见好就收吧。”便不再追击,收兵据了大营便是。
江北大营主帅德兴阿战败的同时,李续宾和都兴阿的部队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攻下了太湖,并且分兵两路,向庐州、安庆迫近。
回说天京之内,李秀成的两个儿子李荣发、李荣春一同来见洪秀全,洪秀全问道:“二位贤侄此来何事?”
李荣发道:“禀天王,我们兄弟俩近日闻得父亲在外征战甚为艰难,因此恳请天王能让我俩前去相助。”
洪秀全道:“忠王有子若此,何愁我天国大事不成!”
这时,殿外军士来报:“报,英王求见!”
洪秀全便让两位小将退到一旁,然后陈玉成进殿,洪秀全便问:“前方战事如何?”
陈玉成道:“我军已击破江北大营,德兴阿望风而逃。如今江南大营统帅和春兼掌江北之军。不过由于敌军众多,我军未能继续北上。”
洪秀全道:“江北大营一破,清妖必然震惊,势必有援军到来,英王和忠王将如何处置?”
陈玉成道:“天王所言不差。当我军击破江北大营之时,湘军悍将李续宾和江宁将军都兴阿从西东进,攻破太湖。如今李续宾进兵庐州,都兴阿进兵安庆。”
洪秀全道:“安庆、庐州是我天国西面屏障,决不能失守!”
陈玉成道:“安庆是我天国重镇,都兴阿一时半会攻打不下,李续宾乃湘军悍将,时为可虑。李趋庐州,势必路径三河镇,我欲在此处阻击李续宜部队,李军一败,都兴阿不战自退。”
洪秀全见陈玉成满脸自信,便道:“看来英王已成竹在胸。”
陈玉成道:“虽无十分把握,但也有相当胜算。为保万无一失,臣恳请天王下令,使忠王同至三河镇。”
洪秀全笑道:“呵呵,好,二位贤职就待我告知忠王,军务大事,既由忠、英二王掌管,二人需同仇敌忾,为我天国出力!”
李荣发当即道:“多谢天王!”
于是,李荣发和李荣春一同来到了前线,二人入见李秀成:“父亲!”
李秀成先是一怔,然后问道:“你们两个做什么来了?”
李荣发道:“我们奉天王之命前来相助父亲!”
李秀成笑道:“呵呵,就凭你们俩?真是不知轻重!”
李荣发怔住:“这……”
李荣春道:“父亲,天王叫您出兵三河镇。”
李秀成有些意外,便问道:“三河镇?如今庐州、安庆危在旦夕,为何出兵三河镇?”
李荣春道:“英王前几日向天王提出要在三河镇阻击李续宾,所以请父亲出兵相助。”
李秀成道:“若是李续宾一人而已,在三河镇歼敌也是可取,况有英王相助,料此战可保无虞。不过你们两个给我速回天京,莫在此多事!”
李荣春、李荣发面面相觑,李世贤忙道:“二位贤侄有志若此,当是好事!”
李秀成沉吟了一阵,便道:“也罢,你们就跟着我吧,不过要记住,军令如山,别自作聪明!”二人齐声答是。李秀成便传令开赴三河镇。
此时在清军营中,曾国藩连声叹息,罗泽南便问:“长毛天京之乱后,气势大衰,曾老为何还唉声叹气?”
曾国藩道:“我与长毛交战已多年,知其勇悍非常。本来应集中兵力先攻安徽之地。可朝廷却要我追击石达开。”
塔齐布道:“石达开号称石敢当,确是不能大意啊!”
曾国藩道:“蛟龙若无水,便连地头蛇也不如。如今石达开率残部入川,朝廷因安徽告紧,又召我去援,实在是……”
罗泽南道:“如此,可先追击石达开。”
曾国藩道:“可惜李续宾逞其英勇,竟然孤兵急进,是自取灭亡,如今我若不援,其一旦战败,恐怕湖北又有危机。”
罗泽南道:“如此,可速与官文、胡林翼会兵。”
曾国藩道:“如今看来,也只有如此了。”
陈玉成领兵前往三河镇,他自思良:“不知道三河镇守将吴定规能顶多长时间?看来我还是尽快得好,等忠王来恐怕就贻误战机了。”于是便先行挥军进攻。
清军大举杀到,三河镇的守将吴定规急道:“想不到湘军这么快就到了。忠王、英王即将来援,诸将士务必守住!”
清军主将李续宾道:“长毛如此兵力,还想守住三河镇,真是不自量力。”谋士道:“将军,我军是否过于深入?”
李续宾道:“此话怎讲?”
谋士道:“如若敌援军到来,恐怕我军将会腹背受敌。”
李续宾不由大笑道:“哈哈哈哈!长毛援军到时,我早已拿下三河镇,到时据城迎敌,吃亏的将是敌军!”便下令全力进攻。
湘军全面猛攻,但是吴定规指挥若定,而且太平军人人奋勇,故把敌军的攻势一波一波地打下去。
正当战火激烈之际,陈玉成的人马赶到,见三河镇已经开战,便道:“李续宾果然已经到了。”他与谋士们计议后,便道:“三河镇守将吴定规必不是李续宾敌手。与其救援三河镇,不如围魏救赵,攻打李续宾!”便引一支人马绕到清军后方,攻打李续宾的阵营。
李续宾此时得意笑道:“哈哈,人说四眼狗如何厉害,我看也不过如此。速速攻打三河镇!”
陈玉成对众将道:“只要忠王部队一到,擒李续宾必矣!”陈玉成部突然杀来,李续宾慌忙命营中将士迎战,并立即调回攻击三河镇的人马。
过了一个时辰左右,李秀成也赶到了:“陈玉成已经到了?我们也上!此战一胜,可复壮我天国士气!”
李续宾看见李秀成的旗号出现,大惊道:“什么?李秀成也来了!”急忙把攻打三河的人马全部调回,集中起来。
陈玉成与李秀成合兵一处,陈玉成问:“忠王,为何迟至?”
李秀成道:“我得天王之命后立即赶来,虽然来迟,好在贤弟先到。”
吴定规立即出迎,陈玉成道:“你好好守住。李续宾虽强悍,尚不是我的对手!”
吴定规点头答应,然后陈玉成、李秀成两路人马一同出击,李续宾也挥军应战。于是,在三河镇这里展开了一场庞大的会战,陈玉成来战李续宾,两员猛将交战,大战了数十回合,不分胜负,陈玉成便心生一计,于是虚晃一枪,转身就走,李续宾杀得性起,不知是计,便从后追来。谁知道待他追近之时,陈玉成猛地回身一枪,正中李续宾心窝,李续宾惨叫一声,便被陈玉成挑下马来。
主将一死,清军立时大乱,被李秀成挥军掩杀一阵,溃败而去。
陈玉成道:“李续宾已死,庐州、安庆俱无恙矣。”
湘军统帅李续宾和都兴阿兵分两路进攻安徽。其中李续宾被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围攻而死。都兴阿惧前后遇敌,不得已退兵而去。
胡林翼见都兴阿回来,心中已有不祥预感,只听都兴阿道:“报巡抚大人,李续宾将军在三河镇战死,我怕敌人前后夹击,不得已而退兵。”
胡林翼大惊:“什么!真是丧我臂膀!”
这时,吴文熔走进来道:“是什么事让巡抚大人如此悲伤?”
胡林翼一见便道:“总督大人来得正好,前方军情,李续宾于三河镇战死……”
吴文熔道:“这事虽可伤心,但却也提醒我们,长毛之强,不在兵多,在将多。”
胡林翼道:“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总督大人可认得左宗棠?”
吴文熔道:“听闻此人才气不凡,不过似乎有些桀骜。”
胡林翼道:“不遭人妒是庸才。我的意思我们向朝廷保奏左宗棠,让他来皖督军。”
吴文熔同意道:“既然巡抚大人有此高见,吾必力助。”
胡林翼喜道:“太好了。”
这天,骆秉章来找左宗棠,左宗棠立刻迎见:“大人亲临,不知有何要事?”
骆秉章道:“季翁之才,天下共见。如今湖北巡抚胡林翼听闻阁下屈居敝处,想保奏朝廷,令足下督办安徽军务,不知季翁意下如何?”
左宗棠道:“我是一个举人,未有报捐什么官,谅出身有多大官职。我又不肯向人叩头,又不肯向人递手本的,如何做得了官?大人如果要赶我走,不必有此借口。”
骆秉章道:“季翁此言差矣。足下被誉为为‘今亮’,智谋过人之处不必细说,虽然不谙官场往来,如今却是朝廷用人之际,不定能破格用之。更兼胡大人保奏,如能成一番大事业,岂不比蜗居于此强?”
左宗棠犹豫了一下便道:“好吧。”
消息传到了曾国藩处,曾国藩惊讶道:“什么?胡林翼要保举左宗棠?不行,我和季高向来不合,如今胡林翼向朝廷保奏,我若没有行动,日后他岂不怨我?看来只好让季高出山了。”
胡林翼因为安徽军事吃紧而向朝廷举荐左宗棠,清帝见胡将左说得如此了得,便询问曾国藩,曾虽之左才能在己之上,但想到凭左本事,早晚有个出身,便不想让胡独为好人,便夸左本事了得。清帝大喜,使左掌皖南军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