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门(五)
(2009-09-20 11:53:36)
标签:
历史谭文启双龙文化小说连载杨门 |
分类: 历史小说 |
第五回 铁笼原之战 高怀亮认祖
话说953年,后周皇帝郭威去世,柴荣即位为周世宗,二月北汉与契丹进攻潞州,与北汉军大战于高平,后与北汉军单圭的军队大战于凤凰山,赵匡胤陷于盘蛇谷,后经赵匡胤故旧史魁里应外合逃脱,大败单圭,后周大军包围了汾河以东的晋阳。北汉主六神无主,只好招镇守雁门关的杨业所部前来救援。
晋阳宫中,刘崇聚众臣议事,他说:“辽主不来,单令公全军覆灭,周兵围城甚急,孤城困守,终有难以维持之日,为今之计,怎生是好?”
丁贵出班奏道:“主公勿忧。河东这块地方,北控大辽,西接后山,城镇坚固,屏障天然。而且现有数万之众,养之有素,周朝想急攻得利,无异于痴人说梦。一有救援,城围即解。臣保一人,即山后应州金刀杨业,也即杨衮之子,他武艺超群,兵法精通,又手握重兵,若能把他召来,退周兵易如反掌!”
刘崇闻言,恍然道:“哎呀,不是丁爱卿提醒,孤倒忘了!只是招杨业前来勤王救护,万一契丹趁机进犯,该当如何是好?”
丁贵道:“还是先解了晋阳之围再说,再说契丹未必这个时候来进犯,可让杨业留守部分兵马,趁夜前来,保守机密,虚张声势,契丹怎知虚实?”
刘崇道:“如今走投无路,万般无奈,只好如此了!即可草拟诏书,招杨业前来救驾。”近侍便领命拟旨。
且说应州杨府之内,杨业正与诸子演示武艺,他的养子杨怀亮已经把枪法练得精熟无比,杨业观之,拍掌叫好道:“怀亮最近武艺提高甚大,一应枪法已习得十之八九啊。”
杨怀亮道:“父亲过誉了,儿还需刻苦习练。延平弟弟的枪法才是炉火纯青呢!”
杨延平笑道:“兄长不必过谦。”
佘赛花道:“儿们啊,平日要多吃苦练习。以后上了战场可是真刀真枪马虎不得啊。少有闪失,丢了性命,也丢了咱们杨家的脸面。”
杨延昭道:“娘教训的极是,以后若有大仗,儿也要上战场亲身历练一番。”
正在闲话之际,只见下人来禀报:“大人,晋阳有诏书来了!”
杨业马上道:“快请进来。”
不一会儿,钦差使者捧诏而来,高声宣道:“圣旨下!”杨业忙率领举家上下一同迎旨。
钦差宣诏道:“应州太守杨业接旨:周兵围攻晋阳甚急,着杨业带兵马速速进京,以解晋阳之围。”
杨业遂谢恩接旨,然后命人带钦差下去歇息,接着便对众人道:“事情紧迫,夫人留几个幼子防守应州,可虚张声势,使契丹不知我虚实。为夫带王贵、延平、怀亮、冯益大部人马连夜赶往晋阳。”佘赛花点头称好。
杨业遂传令:“王贵、延平、怀亮、冯益你们速去准备兵马,只说晚上出去操练,不可说去晋阳。”四人齐声应命。
杨延昭上前道:“孩儿这次想跟父亲去晋阳。”
杨业道:“雁门守卫战,六郎的计策很奏效,契丹一时不敢来犯,这次想去就去吧。”
杨延昭欢喜不已,高声应是。杨业又对六郎道:“如此号令三军时,六郎要一切听从号令行事。若违反军令,休怪为父绝情。”
杨延昭道:“儿自然知道,若有违号令,自然按军法从事,绝无怨言。”
杨业便悄悄带着兵马,马不停蹄向晋阳进发,在晋阳西北的新城扎下营寨。
且说后周军营中,周军久攻不下,又见有北汉援军到来,柴荣便聚众商讨,柴荣道:“这晋阳城固若金汤,竟然无法攻克,北汉救兵却已杀到。听说来将号称‘杨无敌’?”
赵匡胤道:“皇兄莫长他人志气,管他‘杨无敌’还是‘杨无能’,明天御弟愿领本部一万兵马,前去迎战,试他一下便知。”
柴荣道:“御弟务必小心从事。朕自帅大军随后接应。”
次日,赵匡胤率本部人马直逼新城,至寨前挑战,杨业也不退缩,同样引军出寨相迎。两军摆开阵势,赵匡胤看见杨业军容,不由赞叹道:“看那杨业军士威武严整,与单圭军队大不相同。”
在赵匡胤身边的大将高怀德道:“怕他怎的?一会待弟试他一下虚实。”
赵匡胤道:“这山后兵不同寻常,‘杨无敌’果然名不虚传,不可轻视!”
对面的杨业看见周军阵势,也道:“来军队伍严整,今天恐怕遇到了劲敌。”
杨怀亮道:“父亲莫要长他人志气,待儿过去试探一下来敌武艺高低。”
杨业同意,便道:“其他部队压住阵角,亮儿前去搦战,务必小心从事,不可大意!”
杨怀亮道:“父亲只管放心。”
这时,只见周军阵中已有一人首先出马,乃是一员白袍银甲的武将,正是高怀德,他大喝道:“谁敢与本将决一死战?”
杨怀亮便即跃马而出道:“小将特来会你一会!”马到枪到,一枪直刺高怀德胸口而来。高怀德反应极快,连忙运枪拨挡。接着,两柄长枪便在半空中交缠,你来我往,杀得昏天暗地,难分难解。
也不知杀了多少回合,直杀得天色暗沉下来,杨业看得咋舌道:“看那高怀德枪法,如银龙戏水,神出鬼没,果然厉害。”
王贵道:“天色已晚,不如收兵另谋他策。”
杨业道:“这高怀德一路枪法下来,毫无破绽,小亮恐难以胜他,鸣金收兵。”命令一下,军中马上鸣起金来。而周军阵中也觉一时间无法分出高下,赵匡胤同样传令收兵。
两下鸣金,高怀德和杨怀亮便各自撤招退开,拨马返回本阵而去,双方便各自收兵撤退。赵匡胤的拜把兄弟郑恩便问:“大哥为何不杀上去?乐子手痒着呢!”
赵匡胤道:“杨业进退有序,久经战阵,岂可乱来?”郑恩才不敢再言,周军便退返营去。
而杨业回到寨中,王贵便道:“看今日初战,这员周将实属熊罴之将,不胜此人,难胜周兵。”
杨业道:“王将军所言极是,此人只可智取,不可力敌。来日,可以这样,如此如此……”
王贵听罢杨业所言,不由称妙。
第二天,杨业再次升帐,就对杨怀亮道:“小亮,今天那周将再来叫阵,只许败不许胜,明白?”
杨怀亮怔道:“孩儿不明白,请父亲明示,莫非……”
杨业道:“把他诱入大营东面的铁笼原就是大功一件。”
杨怀亮马上会意道:“孩儿明白!”
杨业又对六郎、七郎道:“六郎、七郎你们去东面的铁笼原埋伏于内,小亮、冯益则须如此如此……”众人听了杨业计略之后,便齐声领命。
这时,周军果然再次来到寨前挑战,高怀德拍马出阵,大叫道:“昨天和我对阵的汉将,今天敢与我决个高低吗?”
杨怀亮当即催马出阵,与高怀德对峙,杨怀亮当先喝道:“来将通名!”
高怀德应道:“你爷爷高怀德便是,今日叫你知道你死于谁手!”
杨怀亮一听他报上的名字,不由心中一忖:“自己原叫高怀亮,来者莫非是我哥哥?那么,父母今日何在?”心中正存疑之际,高怀德的长枪已然刺来,杨怀亮慌忙抬枪战住。高怀德今天所使的全是最凌厉的招式,相反杨怀亮今天却是心事重重的样子,招架起来,显得十分吃力。只因他心中的疑惑越来越深,结果稍一分神,就被高怀德的枪刺近身前,所幸他身上穿着厚重的甲胄,而且体内的真气也自然运生,为他挡护。这样才没被高怀德的枪刺伤,他急忙回过神来,运枪挑开高怀德的枪。
这一招只是把他的袍子割破了一道口,他慌忙拨马就走,高怀德正杀得性起,岂肯就此放过他,于是便不顾一切,拍马追去。赵匡胤见杨怀亮逃走的方向并非本阵,而是另一边,当即放声呼唤:“高兄弟少等,带骑兵过去再追不迟!”便立即拨出一支骑兵追随高怀德而去。
高怀德与那支骑兵一路穷追,看见杨怀亮的马隐入了前面的一片山林中,便道:“这小子肯定跑到这里面去了,追上他捉活的。”就率兵直追而入。
当高怀德率部追进了那片山林之内后,却不见了杨怀亮的踪影,并且发现这山谷竟是只有一条出路,四周尽是绝岩峭壁。就在这时,突然谷口呐喊声起,高怀德回头一看,竟见谷口已满布敌军,封死了出路,不由大惊失色。杨怀亮则笑道:“哈哈哈,哈哈哈!父亲大人果然神机妙算!六弟堵住葫芦口,一会来个瓮中捉鳖!”
杨延昭领命,便与七郎领兵据住出口,杨怀亮则回去向杨业禀报。高怀德本欲突出重围,却被汉军几次用箭射了回去,只得退守谷内,另想别法。
杨怀亮回去向杨业报捷,杨业道:“好,堵住出口,一定要活捉来将!”杨怀亮领命,便去传令。不过,杨怀亮仍然对高怀德的身份抱着极大的疑惑,而与他一同负责困敌的冯益也看出他的神色有异。
此时,赵匡胤正提兵往救高怀德,杨业立即引军出击,截住周军援兵,双方大杀一阵,周军无法冲破杨业的拦截,只得暂时退回营中,整顿人马,再设法施救。
赵匡胤退回大营之后,郑恩便暴跳如雷道:“好个驴毬入的杨业,耍阴谋诡计困住我的高家哥哥,乐子今晚去把他偷出来。”
赵匡胤心中盘算着:“杨业大胜,必然庆功,趁他麻痹大意,乐子倒提醒了,今晚何不偷营?”想到这里,就对郑恩道:“不用你一个人去偷,今晚我陪着你一起去偷。”
“什么?”
“靠硬冲看来难以救出高兄弟,要另想办法,杨业肯定去铁笼原了,咱们这就去偷他大营,端他老窝。”
郑恩大称妙计。
杨业其实并未放松警惕,相反他一直观察着周军营地的变化,发现周军按兵不动,并未再次去抢救高怀德,立即生疑,王贵道:“周兵有可能采用偷袭的办法,去救陷于铁笼原的周兵。”
杨业道:“赵匡胤估计我主要兵力肯定在铁笼原,以为我大营兵力空虚,因此偷大营的可能性最大,既如此,不如将计就计。王贵、延平、怀亮、冯益,你们各按计行事,只须如此如此……”四人齐声领命,各自准备。
到了深夜时分,赵匡胤、郑恩二人各领一军,乘着黑夜悄然来到汉军寨前,郑恩一马当先,率众杀入营内,谁知甫一进营,便发现周围空无一人,郑恩马上省悟:“不好,中计!赶快撤退!”正在这时,营中突然起火,伏兵杀出,郑恩慌忙率众撤退。赵匡胤此时也领兵杀到营前,见郑恩退回,便问何事,郑恩道:“二哥,有埋伏!”
赵匡胤惊道:“你领中军突围回去,我来断后。”杨业领兵杀出,与营内伏兵前后夹击,杀得周军找不着北。赵匡胤断后,郑恩在前冲突,奋勇冲杀,才慢慢地杀开一条血路来。
就在周军劫营中伏的同时,王贵、杨延平也领着一军出现在周军营前,听得北面喊杀声起,知道周军已经中计,这边周营空虚,于是一声令下,全军鼓噪杀出,营中的守军登时大乱,被汉军一举冲杀入营,四处放火,死伤无数。
赵匡胤、郑恩一路败退,本欲退回大营,谁知道远远看见南面的大营火光冲天,方知大营已被劫,只得率众退往汾水西边。
此时,后周的主力大军已经赶来,王贵当即率众退出周营,返回本寨。杨业也下令全军集结,回寨中固守。
柴荣亲自率领的大军与赵匡胤、郑恩的败兵会合,赵匡胤至柴荣马前道:“皇兄对不住了,高怀德中了埋伏被困住了。御弟偷袭北营也遭埋伏,自己大营反被偷袭,损失惨重。”
柴荣道:“朕当亲自督军,与杨业决一雌雄!”于是,合兵一处,重新安营,然后便打算天亮便与杨家军决战。
杨业回营之后,也立即重新部署,他说:“周兵这次大败,肯定不甘心。铁笼原的出口需要加强力量,怀亮和冯益去换防,让六郎、七郎他们回来。”
杨怀亮和冯益齐声应道:“得令!”就一同率众前去。
到了铁笼原,冯益把杨业将令转达给六郎等人,杨延昭等人就与杨怀亮换防,返回大寨。杨怀亮和冯益安顿下来后,杨怀亮站在高地上,远远看见谷中的周军,脸上不由流露出忧色。 这时,冯益正好走来,看见他脸上神色有异,就上前唤了他一句。杨怀亮回过神来,见是冯益,便说:“冯将军,被困于谷中的高怀德,有可能是我的哥哥。”
冯益道:“怎么,他就是高怀德?”
“是的,我们交战时,他亲口说的。”
“那么,你的父亲是不是高鸽子?”
“是的,本名高行周,外号高鸽子。”
冯益马上道:“不是你哥哥,还能是谁!他就是潼关元帅高行周的儿子呀!”
杨怀亮道:“想不到我竟然把自己的亲兄长引诱到这里!”
“公子怎么打算?”
杨怀亮沉默不语,冯益便道:“我只知道你原来姓高,但不知道你是高元帅的儿子,如今亲兄长就在眼前,你还在犹豫什么?”
杨怀亮道:“手足之情,天伦之义,我义无反顾;只是苦无良策。”
冯益道:“你可修书一封,射入谷中,若果是你兄高怀德,咱们再议营救之事。”
杨怀亮当即下身道:“拜谢总管!”
冯益忙双手扶住他说:“不要如此,快快修书!”杨怀亮便立即写好一封血书,交给冯益。
冯益遂走马至周军阵地不远处的山坡上,弯弓搭箭,就把血书射入周军阵内。
有巡逻的周兵发现箭书,连忙把箭拾起,拆下那信,就呈往给高怀德。高怀德问这信何来,士兵答是从山上射下来。
高怀德遂展开那书信阅览,信中是这样写的:
“后山杨业元帅帐下将军杨怀亮,原姓高,山东郓州人氏。今奉命守谷,忽忆日前两军对垒中,将军自称为‘高怀德’者,不知果系胞兄抑或是巧合。请予回信示知,别有商量。军中机密,事不宜迟,立候回音,以便酌处。”
高怀德看罢,急忙对军士道:“弄点马血来,一会写好,快把信发出区去!”军士答应,去取了马血来,高怀德就修成血书,交给军士射回山坡之上。
冯益取得回信之后,便立刻返回营中,交给杨怀亮,回信是这样写的:
“郓州高怀德,高行周之长子,有一弟高怀亮,失散已有十二年,如今该是二十四岁。今困厄中相会,天意也,望速定夺。”
杨怀亮马上对冯益道:“冯总管,果是我的亲兄,若能设法将他救出,小将没齿不忘。”
冯益道:“什么忘不忘,我原来也是周将,为刘崇所逼,无奈何羁留于此,心中含恨,脸上蒙羞,救出你兄长,咱们共投大周,我也正好将功抵过。”
杨怀亮同意,于是二人便传令本部人马撤退,让出谷口的路来,随即由冯益发放信号。高怀德果然引本部人马趋至谷口,杨怀亮亲迎上前,二人相觑,高怀德不由吐出话来:“我的好弟弟!”杨怀亮不由激动得良久说不出话来。
这时,冯益道:“高将军,事不宜迟,不敢久误了。”
杨怀亮连忙引见道:“这是冯益将军,这次全仗他相助。”
高怀德遂向冯益抱拳道:“感谢了!”
冯益道:“不用客气。”
杨怀亮便道:“哥哥咱们走!”便在前引路,与高怀德一部向周营奔去。
不过,有汉军看见周军从谷中出来,所以立即敲响警号锣声,汉军寨里听闻锣响,以为是周军突围,杨业急忙派杨延平率众赶往支援。
当杨延平引军赶来的时候,看见杨怀亮、冯益的人马正经过,杨延平立即率众赶上,高声唤道:“冯总管出什么事了?”
冯益吓了一跳,立即回马迎住,说道:“高怀德跑了!”杨延平问:“在哪里?”冯益道:“前边!”指着前方一支飞速奔走的骑兵,杨延平急道:“放他们跑了?快追……”谁知此时,杨怀亮突然横枪一拦道:“贤弟不要追了。”
杨延平怔道:“大哥为什么不追?”
杨怀亮道:“人是我放的,他是我亲哥哥高怀德。”
“啊!”杨延平大吃一惊,随即道:“父亲待你也如亲生,你竟然……”
杨怀亮道:“他毕竟是我的亲哥哥。”
杨延平一咬牙,便问道:“放走了高怀德,你怎么向父亲复命?”
杨怀亮道:“请贤弟代为禀报父亲:养育之恩,没齿不忘,后报有期。”
杨延平道:“不行,你得留下!”说完,纵马便要来捉杨怀亮。不料杨怀亮手臂一抖,一记劲招刺来,逼得杨延平只得后退,杨怀亮随即道:“贤弟保重,小兄失陪了!”便与冯益一同策马奔去。
杨延平也不想穷追,只得长叹一声,然后率众返回大寨。杨延平来到帅帐,对杨业道:“父亲,那怀亮兄原与困在谷中的周将高怀德是亲兄弟,战场相认放走了周将,怀亮和冯总管一同投大周了。”
杨业听罢,也是一声叹息道:“哎——此乃天意呀!”
王贵劝道:“令公不必叹气了,所谓‘智者千虑,常有一失’;再说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或许以后另有机缘。”
杨业道:“王将军安慰继业罢了,可惜啊!先打退周兵,解了晋阳之围再说吧。”
到了第二天,柴荣督率大军来到寨前搦战,杨业也率全军出寨列阵。高怀德与高怀亮兄弟一同出马阵前,杨业当即骤马而出道:“亮儿,就这么一声不吭就走了?”
高怀亮道:“义父,儿自与家人失散,天天在想他们,今日幸遇得亲生哥哥,怎能不认?义父的养育之恩难报,来世再报吧!今日再见,已是敌人,义父不必手下留情,尽管动手吧!”
杨业叹道:“哎——亮儿虽不是我亲生,却也待为骨肉一般,今日至此,亮儿若不能胜,留得身躯在,异日再会吧。”
叙话已毕,随即便见杨业一举金刀,全军便分成三队,冲杀过来。这边柴荣也一挥令旗,全军压上。谁知道杨家军分三路杀来,两翼冲开,打散了周军阵形,而居中一路则有如利剑,直指周军的中央。杨业身先士卒,一柄金刀舞得虎虎生风,近身立毙,竟然没有人能够挡得住他,被他率领的中军一口气杀至柴荣的驾前。赵匡胤、郑恩二人急忙双双杀出,战住杨业,掩护柴荣后撤。
而两翼的杨家军一味地来回冲杀,使周军阵形无法合拢。双方的混战由上午杀到日正当空,终于使周军胆寒,柴荣感叹道:“北汉居然有如此人物?”为了不要再造成大量的伤亡,只得传令撤退。于是周军便有序地向后撤退,杨业知道周军厉害,不可追击,只杀了一阵,便收住阵脚,退回大寨。经此一役,周军伤亡不少,只好暂时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