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司马氏和晋朝航海

(2017-11-20 08:40:48)
标签:

历史

晋朝

航海

司马氏

分类: 晋朝历史

司马氏和晋朝航海:司马氏重视地理学从司马迁时就已经开始,司马迁首次对世界地理进行系统和详细的记载,史记中已经有了当时几乎所有重要国家,但是司马迁时代中国的航海业处于初期,海上地理知识少,在地图学方面也仍是简单原始的。司马昭执政时期,命令裴秀绘制详细的地图,这是推动中国地图学发展的重要事件,正是在裴秀绘制中国详细地图中,发明了先进的六体制图术,不仅为裴秀获得中国地图之父的称号,也为晋朝能更详细认识世界地理打下了基础。晋朝早期向西方的贸易通道主要是丝绸之路的陆路通道,在地理上确立向西马行五百天,总共五万里的商路,在航海业最初没有重视,最早仍然是欧洲的罗马帝国人航海到晋朝,晋武帝购买罗马人的香蜜纸给杜预和晋人和罗马帝国的贸易主要是通过罗马人来完成,当时的主要港口是广州,进口的商品主要是珍宝和火浣布,石棉布的大量进口可能和烧窑和瓷器也发展有关。晋朝航海业后来居上首先是造船业的发展,司马氏在三国时代就有司马朗负责造船,在乱世人口大量减少的情况下,运输更依靠船运,司马朗负责造船无疑为司马氏积累了大量的造船经验。司马炎命令王濬等制造的战船已经能乘坐两千人,晋朝能制造各种类型的大船,统一后航海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主要是发明了指南舟和牵星等航海技术,尤其是造船业的进一步发展。晋朝已经能制造四帆海船,这是在双帆基础上有更进一步的发展。使用多帆主要是控制风力和风向,当时称为“调风”,晋朝的四帆船已经能调风达到连续十五昼夜不解帆地航海,这是在葛洪著作记载的。晋朝曾有商人在扶南(柬埔寨)向西航行,因强风一个月就达到了罗马帝国,这无疑是四帆调风的结果,这也是中国人最早航海到达欧洲。晋朝航海业高速发展,并且对世界贸易产生影响是在东晋时期,按照通常社会生产和商业贸易的分析,在北方战乱时期,陆路的商业通道经常受到破坏,丝绸之路的海上通道承担起贸易的主要功能。晋朝政府甚至向辽东的晋藩慕容氏运送物资军械上万千,都是通过海上运输实现的。司马滔的兄弟在中原沦陷后到了辽东,后来朝廷诏令两人回到江南也是航海。慕容廆劝进和报捷派遣的王济、裴嶷等都是航海到江南朝觐晋元帝。晋朝向北方幽州派遣刺史和同段氏联系也是通过航海。向北方的晋藩代国派遣使臣韩畅,携带礼服前去册封,让代国继续保持晋藩地位,无疑也是从海路经东北完成。晋朝时期航海业在东晋是增强的,因为印度正是通过在中国和罗马帝国之间进行转口贸易,逐渐富裕强大,并且实现了统一。室利笈多在308年开始发展,到笈多王朝的旃陀罗一世320年开始强盛时,晋朝贸易转向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为主,主要贸易都是通过航海实现,到沙摩陀罗时代,印度已经非常富强。晋朝的旅行家法显到印度时正是超日王统治时期,他在印度生活多年,详细记载了印度当时的情况,尤其是记载晋朝输出到印度的商品已经不再是半成品丝绸,已经有绢扇等制成品在印度销售,成为供佛的礼物。可见晋朝已经能根据印度热带的气候条件生产商品,并且在印度非常畅销。法显回国是通过航海,也记载了晋朝航海业的部分内容,和葛洪记载的内容相互印证,能让现代人更详细地认识晋朝的航海业发展情况。印度运往晋朝的主要是金属佛像等产品,梁书记载:晋成帝咸和年间,丹阳尹高悝曾经得到一尊从印度运来的佛像。在晋简文帝年间,交州的渔民董宗之潜水采珍珠时发现了海中有一尊佛像,这无疑是从印度航海运来时沉入海中的。印度运到晋朝的佛像甚至被说成是阿育王为四女儿所造,这些都体现佛教通过航海向中国传播的情况。当时南亚的斯里兰卡也在晋朝时期向中国制作和海运来玉制的佛像,是瓦官寺三绝之一。司马氏最早从事航海的是司马曹达,他无疑是晋朝时在中原战乱中迁徙到日本的司马氏,曾经在425年代表日本航海到江南出使,可见他在日本已经生活一段时间了,是以前航海到日本的。晋朝在中原战乱后,北方晋人和南方晋人的联系基本都是靠航海,辅佐刘琨镇守并州的温峤也是航海到江南劝司马睿称帝,苏峻南迁也是帅数百户都是乘船航海南下,江统的后人航海到台湾也是在这一时期。晋朝能实现复兴,能在众多异族的战争中保持中央地位,让异族尊敬奉为正朔,其中航海业发挥了巨大作用,不仅是通过航海贸易获取大量财富,维持晋朝多次北伐的开销,也能通过航海向北方晋藩调运大量物资补给,运送人员往返,可以说航海对晋朝来说是决定存亡的重要因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