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末刘裕的影响
(2016-03-02 16:43:57)
标签:
历史晋朝政治权谋 |
分类: 晋朝历史 |
晋末刘裕的影响:晋末刘裕篡晋是导致中国正式分裂,不再有中央政府,持续一百六十多年南北分裂战乱时期,严重削弱了中国。晋朝虽然有割据,但是仍是像周朝有春秋战国诸侯,是中央政府,仍代表统一,而分裂成南北朝则严重缺乏中央统治力,在南北朝期间日本实现统一,到隋朝已经称中国是“日落处国”,不再当中国臣属,朝鲜半岛高句丽也脱离中国,西域、大理等脱离中央,南北朝给中国的危害是严重的。刘裕籍贯彭城,并非汉朝刘氏郡望沛郡人,在当时重视血统和郡望的时代,他和汉朝刘氏没有多少关系,也有史料称他是项氏冒姓刘氏,后来篡晋也没用汉朝旗号,是个投机分裂分子。刘裕在司马遵去世后控制国家政权,打着北伐统一的旗号扩充自己势力,等自己篡晋后就不再北伐,背离统一事业。他主要为个人野心,排除异己,先后攻杀正宗刘氏沛郡刘毅兄弟、殷仲文、诸葛长民、谢混等,赶走司马休之等宗室,挑拨沈田子杀王镇恶,自毁长城。朱龄石收复四川,通使让北凉沮渠蒙逊归附晋朝,结果刘裕把忠晋的朱龄石罢免调出四川,去即将放弃的关中,替他儿子守长安去送死。刘裕是用权谋把任何有可能威胁自己篡晋的人都除去,尤其是最有影响力的王镇恶、朱龄石都除去后,就开始了篡晋的最后步骤。刘裕北伐是奉大司马司马德文前往,他自己是太尉,比大司马职务低,军队名义统帅是司马德文,是利用晋军忠诚司马氏的感情给自己赚取政治声望、获得军功利益,攻占长安后背离司马氏不杀俘获君主的传统杀姚泓,最后没有亲自守长安继续北伐,而是仅留下十岁儿子守长安,返回江东要称帝,完全不顾国家利益和统一事业,在晋朝刚遭受多次内乱时他要北伐,而现在领土扩张很多,北伐形势大好时却背离统一事业,完全为了个人野心而急于篡晋称帝,终止了北伐,造成关中沦陷,名将皆亡,严重削弱国势和破坏统一大业。刘裕回江东没有立即称帝是因为迷信图谶“昌明之后有二帝”,杀了晋安帝司马德宗,把自己的亲家司马德文扶立称帝,这本来是晋朝幸存的机遇,因为刘裕身体不佳,只要司马德文拖延几年等刘裕病死,完全可以让晋祚继续延长,可惜他也是个迷信皇帝,因为曾经游戏射杀马,相信别人说的杀了马就已经象征晋朝灭亡了,加上有天文星变,就主动把皇位让给了刘裕。他虽然是刘裕的亲家,他的女儿是刘裕太子妃,主动让位也没能逃脱被暗害的结局,刘裕也是开创了杀前朝皇帝的先例,成为南北朝的为首恶者。在刘裕称帝的两年中,原本的晋藩再也不团结,而是相互攻伐,北凉灭西凉。唐朝祖先李暠忠于晋朝,他建立的西凉控制整个西域,在西凉灭亡后,也让西域长期脱离中国,直到唐朝才收复。更严重的是刘裕称帝后,立即限制减少军队编制,这意味彻底放弃武力统一的基础,再也不去北伐,没有中央政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