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晋唐宰相制度的影响

(2016-03-01 13:51:33)
标签:

历史

古代

晋唐

制度

分类: 古代历史

晋唐宰相制度的影响:晋朝开始实行多相制,这个制度的优点是既能让多个宰相辅佐皇帝,避免皇帝过度操劳和错误,也能避免出现权臣架空皇帝的危险,晋朝的三省宰相都定三品,也能防止宰相威胁皇权。多相制在唐朝得到进一步发展,唐朝把晋朝的宰相品级制度和多相制发挥到顶点,唐朝的宰相制度并非欧阳修评价的是“唐世宰相,名尤不正”,欧阳修是大文豪,在历史学方面非长处,自然不能理解唐朝宰相制度的优点。唐朝的宰相制度所以被误解,主要是官僚等级观念强的欧阳修没能理解唐朝的加衔宰相地位和影响。唐朝不像晋朝施行多相制仅是把三省正长官列为宰相,而是在此基础上又增加了很多加衔宰相,而且在任命宰相的过程中,又执行了逐渐把三省正长官虚化,完全让副长官担任三省首长的政策,这样表面众多复杂的宰相名号,让欧阳修觉得“名尤不正”,这是历史环境造成的。晋朝执行多相制,把宰相定在三品是因为司马氏是人数少的姓氏,让宰相品级高或人数少很容易出现权臣架空威胁皇权,唐朝在这基础上还因为唐朝早期进行战争,若宰相品级过高,有了功勋难以封赏,也容易出现功高权重的权臣威胁皇权,在唐高祖时期,甚至把执政的宰相往更低的四品降,比如让陈叔达、封德彝等担任中书门下侍郎兼任中书令和侍中,有功勋再转正,这实际也是侍郎宰相的开端。唐朝初期的侍郎宰相还有温彦博兄弟等,已经是能参与重大决策、在社会有尊严有很高地位。唐朝改变隋朝宰相品级很高的旧制,主要通过把三省长官虚化的过程,早期是让皇子兼任三省长官,比如李世民兼任过尚书令、中书令,李元吉兼任过侍中,异姓多担任三省的副长官尚书仆射和侍郎,把宰相的品级往下压,首先让一品中不再有执政宰相,尚书令首先被虚化不再任命,李世民去担任中书令,宰相最高是二品尚书仆射,但已经是副长官为首,和三品的中书令侍中,四品的中书门下侍郎担任宰相。在唐太宗执政时期,往往不任命门下省长官侍中,让副长官黄门侍郎为首,也是进一步弱化省长官,而且开始任用加衔宰相,就像唐朝著名历史学家,担任过宰相的杜佑评价的,《通典》:汉御史大夫副丞相事,若今之同平章事及参知机务之类。这些加衔宰相权势是副宰相,参与执政是进一步弱化了省长官的地位,避免了出现权臣。到唐高宗时期省长官已经被弱化到和副长官相仿,在国家重大问题决策中,比如宰相讨论武则天摄政问题,就是由中书侍郎李义琰和郝处俊决策,副长官在中书门下省也担任了主要角色,中书侍郎刘祎之能参与废黜唐中宗。到武则天时代把宰相品级进一步下降,二品尚书仆射不加同三品就不再是宰相了,宰相完全被降到三品四品,到唐睿宗时四品的宰相已经权势开始要赶超三品,比如李乂担任黄门侍郎,连唐睿宗都敬畏他,太平公主控制了包括三品长官在内的六七位宰相,唯独不能控制李乂,后来的中书令姚崇都忌惮他,想方设法把他从黄门侍郎改任自己的副职中书侍郎,避免他在门下省压制自己。不加衔的中书门下侍郎的权势之大,也让以后几乎很少任命不加衔的侍郎宰相。到唐玄宗时代即使加衔的黄门侍郎韩休都能和中书令抗衡,也是在唐玄宗时代,开始任命外派的中书令,到唐代宗时三品的中书门下长官基本都是虚化任命功臣,不再是执政宰相,宰相基本都是以副长官侍郎宰相为首,在唐朝近三百年的历史中,以侍郎宰相为首就有一百六十多年。宋朝的宋太祖也是仿效晋唐,施行多相制,尤其是执行杜佑的观点,在建立宋朝不久就设立副宰相参知政事,这是宋太祖询问陶谷唐朝宰相制度后制定的,在执政时宋朝中期往往以副宰相掌握实权,范仲淹等就以参知政事掌权,宋朝又增加尚书左右丞为执政官,进一步施行多相制。元朝虽然也施行多相制,但是已经不像晋朝以三四品的低品执政,这样往往容易出现权臣,元朝权臣出现都是因为品级过高,阿合马任宰相甚至连担任中书令的皇太子都坑害,这是元朝制度的缺陷,也是元朝统治时间不长的重要原因。元世祖忽必烈曾经在知道晋唐宰相制度中有三品侍中执掌门下省监督宰相后称赞这项制度。到明朝的明太祖把宰相废除,设立四辅,后来又设立大学士帮助自己执政,明太祖也是仿效晋唐的多相低品执政,把大学士定在五品,比起晋朝的三品和唐朝的四品更低,直到他以后大学士的品级才逐渐上升。清朝的宰相虽然品级都很高,大学士一品,军机大臣的人选大学士、尚书、侍郎都是三品以上,但是在康熙时代仍然设立南书房负责部分宰相职权,任命的官员很多品级不高,也是采纳晋唐的多相低品制度,防止专权的宰相出现。晋唐的宰相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向顶峰发展,封建制度逐步完善的产物,虽然不像一般人感觉的宰相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高权重,但是已经从封建早期个人当宰相,向由三省的集体当宰相的体制发展,这是封建民主的进步,也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具有进步作用的。晋唐宰相制度中的民主因素往往能被以后历朝的开国和贤明君主理解,被这些君主使用,在历史上发挥进步作用。相反对晋唐宰相制度的误解和错误使用,往往也会造成不再使用多相低品的民主制度,追求宰相位高权重的一般规律,结果导致权臣乱政,或者执政偏差。晋唐的宰相制度对中国古代封建制度有影响深远,不是被误解的晋朝对中国制度毫无贡献,也不是误解的唐朝的“唐世宰相,名尤不正”。晋唐的宰相制度是中国值得尊敬的进步民主政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