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昭教子
(2015-04-09 11:45:44)
标签:
历史古代人物司马昭 |
分类: 晋朝历史 |
司马昭教子:司马氏属于世族,这个阶层在三国时代是进步的,代表中小地主阶级利益,没有腐朽奢靡的固疾,在教育上也有进步性。重视传统的仁义道德。在司马昭家庭中司马懿崇尚黄老道教的风气弱,司马昭的岳父王肃是当时著名儒家的经学大师,家庭教育偏重仁义的儒学教育,也不排斥黄老学说,司马炎的教育受儒家影响多。司马昭本人受父亲黄老学说影响,和父亲同样对以阮籍为首的黄老学派的竹林七贤尊重,阮籍在司马懿和司马师部下担任从事中郎,在他手下担任散骑常侍等职,司马昭甚至要为司马炎娶阮籍的女儿,可见司马昭对他也很尊重。司马炎和嵇康等同辈份,比嵇康小十岁,小阮籍二十岁。司马炎才能出众,在乡里九品评定时就只能从州里选同品,最终和郑袤的儿子郑默同品,与曹植的儿子曹志关系密切。曹魏时教育腐朽,太学学生宁愿学嵇康等黄老派,也反对官学的礼法,道德派和礼法派的斗争让王肃为首的仁义派势力扩大。司马昭对礼法派中以何曾为首重礼仪的人物是笼络,他曾让司马炎为何曾任镇北将军送别,何曾设宴太牢级别款待。司马昭对司马炎的教育体现他对三派的态度,他本人与经学家王肃联姻,开始想让司马炎和黄老派阮籍联姻,后来和儒学世家杨氏联姻,让司马炎结交重礼仪的何曾,排斥重刑法的,下令减轻严刑峻法。司马昭教育司马炎不是仅从学术领域,司马炎长大被司马昭作为军事将领培养,弟弟司马攸是在祖父司马懿和司马师身边接受教育,他应该是主要在父亲身边,司马昭早期任将军东征西讨,司马炎在父亲身边也学到了很多军事知识,担任中垒将军是军人出身。后来又担任中护军、中抚军。司马昭任晋公以司马炎为世子是何曾、贾充、裴秀和山涛等重臣坚决要求才确立,可见司马炎当时影响力已经很高。司马昭已经隐约感到兄弟两人只有和睦才能维护家族长治久安。司马昭在患病临终前对司马炎的教育也很感人,他哭着对司马炎谈起汉朝淮南王和曹魏陈思王的旧事,告诫司马炎必须重视兄弟团结,临终甚至拉着司马攸的手交给司马炎,这不仅体现司马昭父爱情深,也体现政治家的远见卓识。司马昭临终没有托孤众臣,在司马炎问后事时,仅仅对司马炎说“知汝者贾公闾也,”拥戴司马炎的何曾被他任命为晋丞相,裴秀被他任命为尚书令,贾充被他任命为卫将军,地位不高的贾充竟被司马昭临终托孤,主要也是因为贾充是司马攸的岳父,实际也是再次强调要爱护司马攸。和司马昭夫妻情深,深刻理解丈夫的王太后临终再次告诫儿子要兄弟和睦。司马炎统一开疆,最终实现司马昭理想是他一生最大的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