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司马光和通鉴学

(2015-04-11 12:28:33)
标签:

历史

古代

人物

司马光

分类: 古代历史

司马光和通鉴学:司马光的学术在元祐学术中和程学、苏学齐名是核心学术,其史学基础《资治通鉴》,对中国史学发展起关键作用,在后世发展形成通鉴学。通鉴学主要分两大体系:续书系的李焘、毕沅、徐乾学等继承司马迁传统,依《资治通鉴》体例延续记载历史事件;注补系的胡三省、严衍等在《资治通鉴》的基础上注解、补充、考异,这些都是对历史学发展有益的工作,有历史贡献。相比较而言,续书系的历史贡献更高,发扬司马光编年体记事的通史传统,对历史事件记载有利于让后世能把握历史发展的脉络,能便于把历史经验用于社会实践中,防止重新犯历史错误。注补系中有的单纯从学术角度对待《资治通鉴》,最有创新的是袁枢,他以原著为基础,简略大事记创建《资治通鉴纪事本末》,把近三百卷简编成四十多卷,这是史学纪事本末体的建立。有的从注解方面,其中胡三省的注解最有影响,有的从补充方面,最著名的是严衍、谈允厚师徒等。另外在《资治通鉴》原作的基础上,朱熹写过评述,并产生创作了《通鉴纲目》的作品,也算是纲目体的建立。这些通鉴学分支在历史上发挥的作用迥异,袁枢的作品被宋孝宗称赞,对治国有些作用。李焘、毕沅、徐乾学的作品延续记载历史,对历史学的传承记载有重要作用,也能继承和发扬司马光思想精神和学术传统,对治国兴邦有意义。胡三省的注解对保存历史记载和帮助阅读理解原著有重要作用,便于历史知识缺乏的初学者阅读学习。严衍师徒对原著补充了大量资料,严衍是通鉴迷,用他自己话,在生气时看《通鉴》能变欢喜,能整天不吃饭看《通鉴》,是在学术基础上丰富资料,通鉴学在历史上也被统治阶级用来做宣传,最早在南宋时期,后世评价元祐学兴衰体现宋朝存亡的关键,到嘉定后的宝庆是“阳崇之而阴摧之”。司马光的《通鉴》被删改成《通鉴纲目》,以宣传正统为目的,不重视“生民之休戚”,1237年刊印《通鉴纲目》,1263年后刊印《朱子语类》都是对《通鉴》删改和批评,往往打着朱熹的名号,虽然朱熹不重视历史,对史学有偏见,但反对删改《通鉴》,对袁枢简化都反对,他是不可能删改的,两书刊印离朱熹去世都已经三十七年和六十三年了,真正朱熹的东西不多,这仅是当时为宣传正统为目的删改、反对《通鉴》。不真实为宣传而“阳崇之而阴摧之”的观点对治国安邦作用不大,也不利于学习历史经验,到明末也影响了严衍,他批评《通鉴》的缺点,主张“严正统”等都背离司马光重“资治”和“生民休戚”的核心,对挽救国家危亡,让百姓安居乐业毫无用处。严衍的观点正体现了明末政治舆论风气,就像当时重视虚名宣传,却不关心百姓,不重视现实人民生活疾苦那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司马昭教子
后一篇:斯大林用将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