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炎的孝敬
(2014-11-10 14:20:08)
标签:
历史晋朝传统孝敬 |
分类: 晋朝历史 |
司马炎的孝敬:晋武帝统治时期把孝敬作为重要准则,在建国时就以儒生家世,推崇儒家思想。司马炎的孝敬受家庭影响,父亲司马昭兄弟就以孝敬出名,甚至为了父母和好陪着母亲绝食逼父亲向母亲道歉,孝敬的观念是司马氏的家族传统,深深影响了司马炎的思想观念,他即使称帝了每次见到司马孚都行家人礼叩拜。司马炎的母亲出身儒学家庭,外公王肃是当时著名的儒学经学家,崇尚孝道,母亲年幼就以孝敬出名。孝敬的思想同样在母亲教导进一步加强,所以司马炎的孝敬在古代是出名的,他对孝道伦理在统治阶级制度中的加强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司马炎为了孝敬母亲,通常太后有卫尉、太仆两级官员,司马炎给母亲增加少府一级官员,还特意追封嫡外祖母羊氏县君,后来还追封另外的外曾祖母杨氏、刘氏、郑氏为乡君,显示了对母亲家深厚感情,司马炎为母亲守孝和为父亲守孝同样都是三年。在晋朝法制中《晋令》也规定父母满九十,儿子都要回家在父母身边侍奉,父母八十身边必须有一个儿子侍奉,对孝道有严格规定,虽然没有列入《晋律》上升到刑律层次,但是已经具有行政约束力。司马炎也在诏令中要求对不孝的行为进行治罪,不孝在晋朝同样是犯罪行为。在司马炎以前的几百年,尽管也重视孝道,但在制度上还没有制定《孝经》要求的让新君必须为父母守孝三年的严格规定,通常皇帝去世,继任的皇帝也不守孝,办完葬礼就脱去孝服,可以奏乐饮酒,在司马炎时期开始,他没有像前朝皇帝旧制,而是继续守孝,尽管是羊祜出于对司马昭的尊崇,希望司马炎服丧三年,但群臣多数都不赞同。司马炎仍“深衣素冠,降席徹膳”,形式上服丧三年。正是司马炎时代,正式允许百官可以服丧三年,只是还没像封建社会中期那样把官员服丧三年作为法律固定下来。司马炎的孝顺也受大臣影响,司马昭尊敬的重臣何曾就是“至孝”的名臣,在年轻时司马炎就受父命尊敬何曾,甚至何曾外派出京,司马炎亲自去送行。司马炎刚即位当晋王时,也是何曾担任晋国丞相,所以司马炎的孝顺也受何曾影响。晋朝建立时发布的举才六条规定的第一条是忠诚,第二条就是孝敬尽礼,晋朝还规定百姓遇到尽孝守丧的会免除徭役,晋朝是用奖励的方式宣传孝敬,对不孝的刑罚不像后世严厉。晋朝的孝敬礼法逐渐开始向强制性道德规范方向发展,但是处罚还仅限于行政处罚,没有上升到刑罚程度。晋朝对孝敬的推崇在司马炎的以身作则的表率下,中国的孝文化进一步加强,晋朝是中国把孝敬从道德向法制发展的转折,总体上对中华传统道德文化是起进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