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晋太宗第二次北伐

(2013-05-25 17:03:47)
标签:

历史

晋朝

北伐

晋太宗

分类: 晋朝历史

晋太宗的第二次北伐:在349年首次北伐后,中原人民更加盼望晋军北伐,结束北方战乱。辛谧以死劝谏冉闵忠于晋朝,各民族多数拥护晋朝统一。晋太宗再次北伐是在351年,当时冉闵在北方灭胡派使臣诏命各地都不听冉闵指挥。晋太宗没有派兵应冉闵要求共同灭胡,是因为他执行民族团结政策,招抚重用苻洪、姚弋仲等少数民族领袖,其目的首先是收复洛阳和中原,不把灭胡作为战略目的。首次北伐司马勋功劳最大,不仅在关中建立数万拥晋军收复大量失地,还攻占了宛城,逼近洛阳。但是由于桓温主力不北上,晋朝在北方没有中央军直接控制区,归附的拥晋军多数是割据的地方军,难以统一领导,相互矛盾攻打,有些势力大的割据难免自立,关中苻健占长安后众人推举他当秦王,他说晋朝中央的使臣还没到,我的位号不是你们定的,自立晋藩天王,他的叔父苻安在朝廷,苻健结好桓温,双方表面和睦。到四月朝廷见桓温和苻健都不攻河北而不满,杜洪等又招司马勋,派三万人去关中即是接防,也是试探苻健是否像靳准那样称天王后忠于朝廷?苻健派兵打退司马勋,杀亲晋的中书令贾玄硕,不仅标志苻健这个晋藩天王暴露反晋面目,也证明桓温违背中央和张重华战略先攻李氏是错误,战略上的严重危害恶果日益显现。司马勋北入关中也标志着第二次北伐的开始,司马勋随后向哪里进攻没有记载,晋朝任命苻健职务是监河北诸军事,他却去了关中。当时朝廷容忍了苻健没打关中,而让司马勋代替他和桓温攻河北,地方军阻击中央军进入其地盘到民国都很常见。第二次北伐在东线迟迟难以成行,被任命都督中东五州军事的殷浩被桓温打击反对,一度要离职。中路洛阳离司马勋的宛城最近,最有可能是他收复,其余各军都没北上,从本纪可知至少在351年九月前就已经收复,当时晋穆帝派文官兼太常赵拔修洛阳皇陵。许昌的张遇、河北的姚弋仲、冀州的魏统等归降,张平、吕护、冯鸯等同时与苻健、慕容儁和朝廷通使。晋朝虽然名义上开始逐步恢复统一,但实际地方割据的形式没有根本改变,分裂的隐患反而日益加剧。因为内部矛盾,晋朝中央军主力迟迟不能进驻北方,十二月桓温竟然帅军从江陵向东顺流到武昌,不顾大局不北上襄阳攻河北。351年很特殊,这年是史料中晋朝唯一成功在全国范围内名义上恢复统一,石祗去帝号称王、冉闵也称魏天王、慕容儁称燕王、苻健称天王,天下仅有晋帝的统一形式,所以被古代称为晋太宗“复兴晋祚”,但是统一维持时间很短,第二年的352年正月苻健就称帝,这年慕容儁也称帝,都与晋朝敌对,国家再次分裂。统一是靠军事实力维护和实现的,中央对领土的统治也是靠军队维持的,分裂势力不被压制一旦失控必然造成分裂。晋朝的中央军不开到北方,就不能制止分裂势力割据,但更重要的是民心,要是没有人民拥护,别说压制分裂势力,连晋朝那样名义上的统一都不会实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