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晋朝与隋朝的制度

(2013-05-09 17:56:45)
标签:

历史

古代

朝代

制度

分类: 古代历史

晋朝与隋朝的制度:晋朝的制度在南北朝时期很多被更改,直到隋朝时才基本恢复,这也是隋朝能重新统一的重要原因。现代才开始重视制度在社会发展中起的作用,南北朝时期重视尚书省,降低中书省、门下省地位,中书监、令往往“清简无事”,中书制诏多让中书舍人负责,门下省的侍中虽然是宰相,地位却不像晋朝高于尚书省尚书令、仆射。隋朝建立后隋文帝不仅恢复晋朝的三省,在职权上也开始仿效晋朝,担任要职的高熲是纳言(侍中)兼任尚书左仆射,虞庆则任内史监(中书监),李德林任内史令(中书令)扭转了南北朝以来尚书令为最高执政的趋势。隋文帝不再让尚书令任内官,而是改任为行台官,并且任命数子同时担任行台尚书令,晋王杨广、蜀王杨秀等任尚书令后再担任内史令(中书令),尚书令基本成为虚衔。在整个隋朝仅杨素专权当了一年的内官尚书令,宇文述被追封尚书令。同时隋朝加强门下省、内史省地位,担任内史令(中书令)的基本都是参与机密和决策的重臣,或者直接让皇子担任内史令,虞庆则免内史监(中书监)后不再置监,改为两个内史令。皇族杨氏从汉朝起就与历史上第一位中书令司马迁是亲戚,对中书令的重视程度最高,隋文帝让皇孙杨昭、杨暕都担任内史令,最重要的勋臣杨素也在担任纳言后不久担任了内史令。可见杨坚时代是主要让皇族当内史令参与机密和最高决策,对执行的尚书省采取限制策略,让外姓勋臣担任仆射,但不再设立尚书令。对晋朝始建的门下省却没能恢复晋朝开始的封驳职能,封驳到唐朝才延续晋朝职能形成制度化。隋朝的门下省仍明显有顾问职能,重臣苏威被解除仆射后长期任纳言。隋朝执政混乱也是从隋炀帝不再遵循隋文帝建立的三省体制开始,他在改制时重新提高尚书省,任命杨素为尚书令后又忌惮尚书令专权架空杨素,逼着杨素拒医自杀。在内史令任用上也变更了隋文帝用皇族政策,改用萧琮、元寿、杨约等,很少再用皇族,隋朝后期战乱固然有地方行政上改郡后不能有效镇压起义、连年征高丽等原因,变更隋文帝的中央执政体系也是重要原因。门下省虽然实权少,但是隋文帝也任命亲贵掌握,隋朝担任纳言的主要有杨素、杨达、苏威、杨文思等人,可见隋文帝也是像晋朝,用门下省、内史省控制尚书省,虽然不像唐朝用君相一体的侍郎宰相,但多用皇族增强皇权仍可以有效掌握这两省。晋朝与隋朝制度上的差别主要在门下省,晋朝设立门下省是在尚书省之上“平尚书事”,隋朝主要是“朝直”顾问和出使、尚食、尚医等职责,不能对尚书省形成制约,权力小很多,隋文帝不设尚书令才保证了两省能控制尚书省。直到唐朝才恢复晋朝门下省“平尚书事”的职能,又制定侍郎宰相制度增强皇权。隋朝恢复的三省制虽然还不完善,但是依然对实现政治进步起推动作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