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的未雨绸缪
(2013-05-11 08:57:31)
标签:
历史古代人物司马懿 |
分类: 三国历史 |
司马懿的未雨绸缪:司马懿有天下志并不代表他很早就有篡位野心,东汉末战乱中群雄割据很多都有天下志,平定天下是所有忧国忧民英雄的志向,这是进步思想,值得尊敬。只是方向有的是拥汉、有的是自立、有的是挟汉自立。司马懿要平天下也无外乎这三种方式,却由不得他自己选择,东汉政治腐败,他的父亲那样正直严肃的人都从太守降到御史,汉室不用他,在乱世中只能和哥哥流亡自立,在家乡耕战自守。很多人以为司马懿要是早自立称帝就不算篡位,投奔曹操就是篡夺,这是受封建伦理洗脑,地主阶级集团的性质不是按首领决定,而是按力量决定。曹操所以能强大就是联合包括司马氏的政治军事力量才逐渐强大的,善于用人和团结各种力量是曹操的本事,他不仅联合拥汉的,也联合自立的。司马懿在刚成人时,父亲拥汉追随汉献帝去长安;哥哥回乡没把宗族带去长安而是自立,他去追随胡昭求学。在学成后,父亲仍拥汉在许昌汉朝廷,哥哥加入曹操集团,他开始面临选择。司马氏集团中只有他政治立场还不明确,荀彧要是把他请出当自己幕僚他可能会加入拥汉集团,但却把他推荐给曹操,让司马懿陷入两难,这时曹操还没暴露要代汉,只有司马懿等少数人觉察到,他只能推辞不出。曹操又严密派人监视他,对司马懿来说,拥汉、自立两条路都没法走,只能加入挟汉自立的曹操集团。司马懿是在天下形势不利于曹操时加入的,司马氏集团此时在曹魏已经是重要力量,司马朗又促成州郡领兵,保障了曹操能继续掌握军权,担任九州列第二的兖州刺史。司马懿当时的未雨绸缪献计不是准备篡位,而是要帮助曹操统一,要是想篡位大可不献计,让曹操和刘备继续相互削弱。他在曹操统治时期的献计都是对曹魏集团有利,例如军屯、用人、分化孙刘联盟等,都对曹魏未来是未雨绸缪的计策,保障曹魏能渡过危机和增强实力。在曹丕时代司马懿献计不放弃襄阳也是未雨绸缪,但曹丕不听,结果让孙权占领了襄阳后,只能再攻孙权,是造成孙曹联盟瓦解的原因之一。司马懿一生没有为家族称帝未雨绸缪,他受儒家愚忠思想影响很重,甚至没有象征性任职再辞职,而是出仕就义无返顾效忠曹魏,终生不渝辅佐曹氏。司马懿不替家族称帝未雨绸缪体现在他不接受丞相、九锡,也不为儿子谋权势,他去世时司马师是卫将军、司马昭仅是安东将军,曹魏只用最忠心的司马孚任高官,其他八达虽然天下闻名,却官职都很低也说明司马懿未“自顾家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