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司马氏的历史贡献

(2013-05-02 06:32:55)
分类: 晋朝历史

司马氏的历史贡献:封建社会末期,君主专制观增强,逐渐丧失民意为基础的封建民主性。那时的传统认识是重视君主,对司马氏的评价多数也都是基于专制落后史观。司马氏被批判篡国比曹操更差,说司马氏是在曹魏政治未衰篡权,与事实完全背离。曹魏集团衰落在曹操末期就已经出现,不仅背离东汉中央政府统一的责任,已经起加速中国分裂的作用。曹操失去统一中国雄心后,在汉中拒绝司马懿攻西川的意见,不仅丢失巴西等东川地盘,后来还丢失了汉中地盘,加上原先丢失的荆州四郡,曹魏集团丢失了近四分之一的领土,出现严重衰退的趋势,丧失了领导中国统一的能力,这也是唐太宗评价曹操是“一将之智有余,万乘之才不足”的原因。司马懿是在曹魏危机时刻挽救曹魏的重要人物,也是习凿齿、李中彦等古今史学家公认的曹魏政权的守成者。司马懿保卫曹魏并且逐渐增强曹魏实力,逐渐使曹魏获得实现统一的实力是客观事实,正是司马氏集团实力增强有大量进步人士加入,执行了很多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生产的政策,受到人民拥护后,实现统一的历史责任才重新落到曹魏政权手中,在实现统一进程中,承担主要责任的也仍然是司马氏集团。不仅平定曹魏政权本身多次分裂危机是司马氏集团完成,就连最重要的开疆拓土、招抚北方八百万兄弟民族,促进民族团结都是司马氏完成的。这就是习凿齿说的:混一宇宙,乂清四海,同轨二汉。除三国之大害,静汉末之交争,开九域之蒙晦,定千载之盛功者,皆司马氏也。人民对司马氏的态度也能体现其历史贡献,也能证明司马氏不是违背民意在曹魏未衰篡国,在张悌评价政局称:“曹操虽功盖中夏,威震四海,崇诈杖术,征伐无已,民畏其威,而不怀其德也。丕、叡承之,系以惨虐,内兴宫室,外惧雄豪,东西驰驱,无岁获安,彼之失民,为日久矣。司马懿父子,自握其柄,累有大功,除其烦苛而布其平惠,为之谋主而救其疾,民心归之,亦已久矣。故淮南三叛而腹心不扰,曹髦之死,四方不动,摧坚敌如折枯,荡异同如反掌,任贤使能,各尽其心,非智勇兼人,孰能如之?”即使是司马氏的政敌王经都对曹髦称:朝廷四方皆为之致死,不顾逆顺之理,为日久矣。怎么能说司马氏是在曹魏未衰而篡位,况且司马氏建立晋朝也不是用篡位式的不仁道方式获得,也没有违背民意,是历史的进步。比较司马氏集团中的人物在司马懿时代有王昶、胡遵、郭淮、孙礼、州泰等;司马师时有陈泰、李憙、石苞、钟会、赵酆等;司马昭亲信邓艾、李胤、王基、胡奋、陈骞等;司马炎亲信羊祜、杜预、王濬、马隆、司马伷等人物与曹魏前期相比都有提高,尤其是政治方面,文臣武将都更能争取民心,更加清廉受百姓拥护支持。三国时有比李胤更清廉简朴的清官吗?持分裂的立场会分裂下去,忽视民意自然会失去民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