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的忠心
(2013-03-23 11:24:37)
标签:
历史三国人物司马懿 |
分类: 三国历史 |
司马懿的忠心:司马懿是胡昭等君子的学生,是荀彧、杨俊、崔琰等士大夫称赞的人,他的人品非奸诈不忠,通过他的一生经历也能证明他是忠心的君子。司马懿出仕给曹操当幕僚文学掾、给汉朝廷当议郎,都忠心尽责,尽管两边都不重用他。司马懿直到被稍微重视当上主簿才主动给曹操献计谋,此前干杂活身份限制,想尽忠建功立业也难。曹操麾下智谋人才多,战略帅才少,海内人才仅司马懿,也是直到曹操托孤前后才被重用。司马懿在曹操拿孙权信试探他时表示“汉室垂危”不同意“汉祚已尽”的立场,对曹操是尽忠劝谏不要急于称帝;对汉室是尽情,延续东汉;对孙权尽礼没有揭穿计谋,仍夸奖孙权劝进,当时恐怕也仅有曹操和孙权理解司马懿,比起曹操用“居吾于火上”半揭穿,司马懿更隐晦表现极高的政治智慧。曹操托孤是任命司马懿担任督军御史中丞,这是统兵征讨的职务,但是被曹丕改为继续担任文官。在文官的职务上司马懿仍然能忠心尽职,在曹丕亲征时能稳定后方,被曹丕称赞为萧何。司马懿辅佐曹丕对得起曹操的托孤,接受曹丕托孤后才统兵作战,也能克敌制胜,保卫曹魏的基业,并且继续开疆拓土。司马懿辅佐曹睿也对得起曹丕托孤,接受曹睿托孤司马懿也仍然在外征战守樊城败朱然,就是被夺了兵权也仍然提醒曹爽挽救伐蜀大军,也对得起曹睿,更对得起曹爽。直到被逼迫“辞行上路”时才用计谋自救,这也不能算不忠,就像他对孙礼说的“忍不可忍”可以,对要命的就不用忍了。司马懿即使夺取了政权,也是为了挽救自己和曹魏日益危险,古今明智的都赞同他的举动,连忠于曹魏都理解,认为是避免了曹魏失民心被敌国推翻,这仍是司马懿忠心的表现,随后他辞让丞相、九锡更是证明了他的忠心。司马懿对曹睿托孤也尽责了,推翻了僭越谋逆的权臣,也是辅佐曹芳直到去世。司马懿夺权后夙夜恤民确实起了给司马氏获取民心的作用,可是谁让当时曹氏没有做得民心的事。司马懿临终嘱咐儿子的话,有多个版本,其中也有要儿子忠于曹魏的内容。司马孚也秉承哥哥临终意思辞让郡公、殊礼,只接受相国的追封,这个职务钟繇、华歆都担任过,可见司马懿没有搞特殊,表现的忠心令人钦佩。司马懿的忠心对儿子产生影响是明显的。司马师本人也多次辞让殊礼、封赐,也辞让相国,去世追封大司马也比相国低。司马昭辞封在历史上更著名,六次辞封中仅第一次即“九让乃止”,晋朝优待曹氏百年也算古今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