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懿与民族政策
(2013-03-25 09:59:17)
标签:
历史三国民族政策司马懿 |
分类: 三国历史 |
司马懿与民族政策:司马懿的民族政策虽然比不上儿子司马昭能招抚北方八百万兄弟民族,但是比诸葛亮的民族政策要进步。司马懿面对的民族关系比诸葛亮主要面对南中民族要复杂,北方的鲜卑、乌丸、匈奴等民族比南中民族要强大,还有关中的羌、氐等民族,南中因为汉武帝时司马迁、司马相如等征西南夷,在云南地区设立居民点,那里实际是逐渐汉化地区,比如永昌有王伉、吕凯,建宁有李恢、董和等,连蛮王孟获也都已经改用汉姓,解决南中地区的民族问题不是像司马懿要面对的民族问题困难。司马懿对待鲜卑族的问题是通过经济手段,在诸葛亮连结轲比能北伐时,关中危机,轲比能已经攻打到故北地石城,这让张郃都建议分兵驻守雍眉,但司马懿仍全军前往祁山,就是因为他主持关中事务后与轲比能和谈,这在《三国志》明帝本纪有记载,太和五年夏四月轲比能“诣幽州贡名马”实际是让轲比能做马匹贸易。对待匈奴的政策司马懿是仍置保塞部落,同时也平定叛乱,派胡遵平定保塞匈奴的叛乱,并恢复设立朔方郡等。在关中羌氐是新兴的部族,很多也汉化程度很高,改用汉姓。司马懿对待这些部族仍然以招抚为主,最著名的是司马懿招抚了武都的氐王苻双和强端,实际控制武都,迫使蜀国把亲蜀的四百户氐民迁到广都。对武都的控制也实际为后来能从阴平攻蜀打下了基础,氐王强端原本就是阴平氐族曾在建安末阻止蜀军攻凉州,也是很强悍的氐族部落。司马懿不仅能与鲜卑等搞贸易,也能联合他们作战,像马谡那样精通攻心,诸葛亮平南中就是采纳马谡“服其心”的攻心战术。司马懿也善于心理战的攻心战术,更能笼络人心为己所用,在平定辽东时,他仅有四万人,就是招抚了鲜卑族的慕容部和联合高丽共同作战平定了辽东。司马懿在搞好民族关系上的才能是三国时代比较成功有作为的政治家,曹操能用乌丸为“名骑”;诸葛亮能用南中资源;孙权能把山越编入户籍,在各政权中民族冲突少的往往能强盛。司马懿对西域交往也很重视,汉朝司马憙西域屯垦,司马氏在西域也有影响力,不仅司马孚请招抚远人九服之外,崔林当大鸿胪专门负责与兄弟民族关系,徐邈治凉州有石马讨曹图谶等,都是司马氏集团与西域交往。司马懿在正始初期还亲自试验西域贡献的火浣布,到三国末期李憙、王浑等守凉州时,西域地区成为司马氏集团的重要控制区。三国时期的民族关系很复杂,匈奴、乌丸、鲜卑、山越、南蛮等都不同程度卷入了中原内战,已经开始了民族融合的趋势,尽管其力量和能力还不足以达到建立以兄弟民族为最高统治者的民族政权,但是民族关系在中原社会发展中已经成为重要因素,各个统治集团和政权都竭力拉拢兄弟民族,与他们建立各种形式的联合。司马懿执行的民族政策总体上是进步的,没有搞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