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中期
(2012-10-10 17:29:03)
标签:
历史唐朝战争战略杂谈 |
分类: 古代历史 |
安史之乱中期:唐肃宗任命李泌担任全军元帅李俶的行军司马,这是权力很高的职务,相当于总参谋长的权力。757年上半年双方在关中互有胜负,9月尽管唐肃宗不顾李泌反对要求先收复两京,李泌依然随同元帅李俶统帅全军前往,郭子仪奏请回纥派兵参战,回纥派四千兵参战,从战略上讲应该请回纥攻范阳,不宜让其深入中原内地,也导致后来其在中原劫掠害民,军事上的帮助较政治上的危害要小。回纥比于阗、龟兹等藩镇,与唐朝关系疏远,不像突厥对唐朝称儿臣,改服唐装,回纥独立性强,其君主甚至自称与唐朝皇帝平起平坐,其军队也不听命唐朝,郭子仪要宴请其将都被拒绝,急于参战,目的是唐朝许下的两京财物,不是勤王目的。李泌辅佐李俶攻两京的战况虽然激烈,但就像他预言的都取得胜利。攻长安的香积寺战役,唐军十五万对叛军十万,李嗣业为前军,郭子仪为中军,王思礼为后军,唐军开战不利,李嗣业拼死扭转危局后,又率部和回纥包抄叛军后路,此战歼敌六万,叛军撤离长安。李俶跪求回纥不要劫掠长安,停留三天后就帅军继续追击。李泌被召回长安处理唐玄宗返京等朝政时,郭子仪攻至潼关,元帅李俶北上河东至曲沃,唐肃宗拒绝了李泌的辞职让他继续留任,李泌与李俶、郭子仪在新店会合时,叛军也集中了十五万大军,双方在新店又展开了第二次决战。这次唐军同样是初战不利,恰巧少数回纥兵在敌后放箭,让叛军中急于返回范阳家乡的将士利用退兵,结果全军溃散,李归仁、阿史那承庆等数万人竟然一路退回到常山、范阳,李归仁脱离安庆绪指挥投史思明,安庆绪退守邺城。唐军收复洛阳后,回纥兵大掠,李俶忧患,当地长老筹集上万匹绸缎贿赂回纥,才停止劫掠。新店战况证实了李泌称叛军把财物送范阳多数都急于返乡的判断,他在史思明挫败安庆绪谋害投降唐朝后不久辞职回衡山,唐肃宗让李辅国继任元帅行军司马,李俶实际也不再指挥作战,返回长安。当时表面上叛乱已经到尾声,安庆绪被包围在邺城,从各个方向赶到的唐军有九节度约六十万人,但是就像李泌分析的,因为避暑停止攻邺,期间还发生激变导致史思明与朝廷对立,倒是李嗣业驻守河内打退安庆绪攻击。直到758年9月唐军才开始总攻邺城,战况迟缓拖延,到第二年春近半年仍未克邺城,期间李嗣业还阵亡,逐渐出现了李泌劝谏时指出的危道形势。史思明帅军在魏州,派兵攻略唐军的运输线,导致唐军缺粮,军心涣散,759年3月,两军在邺城附近展开决战,史思明仅帅五万人,唐军见人少还以往是游军,没戒备,遭到猛烈进攻,加上天气恶劣,唐军人心不稳,结果全军溃散劫掠,除李光弼、王思礼部完整退到河东闻喜外,多位节度使或降或亡,9月史思明攻占洛阳,原本平息的战乱再次蔓延。在史思明与朝廷矛盾时应该封王进爵,进行安抚,防止他与安庆绪联合参战,至少等平定安庆绪再处理与他的矛盾,结果却功亏一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