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晋朝正统地位的影响

(2012-10-02 08:54:03)
标签:

历史

古代

制度

正统

杂谈

分类: 古代历史

晋朝正统地位的影响:中国封建政权正统论大约出现在晋朝,取代了早先正闰、五德等封建理论,习凿齿的正统观也有最早绝统观萌芽,他认为晋朝继承汉朝,做《汉晋春秋》记载历史,把三国视为绝统时期,突出正统是统一的继承。唐朝开始以修史宣传正统,把隋朝列入《北史》以唐朝继承晋朝的统一和正统,为晋朝修史,唐玄宗天载十二年改继承元魏,三年后内乱几乎亡国。唐太宗继承晋朝,皇甫湜以晋朝为正统反对恢复正闰论,反对闰晋。宋朝统一后为唐朝修史,都是作为继承正统的标志。司马光、欧阳修、苏轼等人对正统理论进一步研究,不仅继承唐朝皇甫湜的正统观,更重视习凿齿关于绝统的论点。因为宋朝对正统论的研究深入,又重新对晋朝正统地位研究评论,宋朝的欧阳修等依然以西晋为正统,废东晋,宋朝保护晋高祖、晋武帝和惠怀愍陵寝,不保护东晋帝陵就体现了对两晋正统地位的辩论。司马光、苏轼等进步的思想家、学者则对正统论有客观认识,首先是遵循习凿齿以统一为正统继承,其次是反对正闰论,苏轼甚至提出“不论正统”的观点,认为这仅是争论虚名,他和司马光都更倾向重视实际。到南宋时朱熹虽然赞同司马光观点,但更重视虚名,提出分裂割据也是正统,强调姓氏法统是评价正统最重要的,不再把统一作为正统的基础,这种立场严重影响了正统论的发展。元朝推崇司马光理论,几乎没有研究正统论,更重视实际开疆拓土,重视统一。明清推崇司马光同时更倾向朱熹的理论,体现在对晋朝正统地位认识上,明朝后期在官方不承认秦、晋、元等统一政权的地位,甚至比朱熹的立场都倒退。对晋朝正统的认识体现了历史观,决定了对民意和统一的态度,也是历史观是否实际客观的表现。晋朝正统地位被剥夺体现了不重视实际和统一,不尊重民意,是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是重视虚名。康熙对正统的认识倾向司马光,也重视实际,去世前不久下诏祭祀所有帝王,仅排除无道、被弑、亡国的君主。祭祀虽然仅仅起宣传作用,但雍正没全面执行康熙诏令,对晋朝等正统地位仍未完全承认,按照魏禧理论的部分内容,只祭祀东晋,直到乾隆时才祭祀西晋,宰相阿桂奏应该把晋朝和南朝列在元魏前面。乾隆这位封建社会最后有作为的掌舵人对晋朝正统地位的态度能强些,也成为清朝功业出众的君主。现代的历史观更重视民意,重视实际和史实,用历史唯物主义评价晋朝的正统地位,自然不会像古代争论对民众利益影响轻微的正统地位,不会只顾正统虚名,更重视“生民休戚”,更重视社会发展和中国强盛,更重视历史人物的主要历史作为,不会局限在封建论理的狭隘认识中。对中国社会发展有贡献,对人民利益有作为,得到百姓拥护,推动中国走向强盛、统一、进步的晋朝会永远受到尊敬纪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