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历代帝王庙

(2012-09-28 13:28:08)
标签:

历史

古代

制度

帝王

杂谈

分类: 古代历史

历代帝王庙:中国古代有“无墓祭之礼”,都是在庙社祭祀,到秦汉时有陵寝庙殿祭祀,在三国和晋朝才又恢复古礼薄葬。但是因为封建社会帝王的特殊身份,祭祀和保护陵寝是历代正统中央政府的义务,经历了整个封建社会发展历程,反映了当时封建思想水平。秦朝祭祀三皇五帝一直延续到封建社会结束,到汉朝封周朝后裔为周子南君,为列侯,东汉为卫公,殷商后裔为宋公,这种二王三恪的制度是中国封建制度最常用的对待前朝的政策。晋朝扩大了优待前朝君王后裔的政策,西晋不仅有卫公、宋公,也有汉朝山阳公、曹魏陈留王、蜀汉安乐公、东吴归命侯等,直到东晋的司马绍依然下诏要求兴灭继绝,重用晋朝功臣和东吴名臣后裔,到封建社会中期这种政策就开始淡化,统治阶级不再对越来越多的前朝后裔重视,日益增多的遗民贵胄也不是统治者都能顾及,往往最多形式上把最亲近的前朝列为二王三恪,表面上封爵。对古代前朝的祭祀也更多体现在保护前朝皇帝陵寝,唐宋时期官方都有推崇的前朝皇帝,派专人保护其陵寝。对重要的皇帝还专门设立守陵民户,依推崇程度置多寡。到明清封建社会后期,对前朝的皇帝的态度就更多带有宣传加强皇权和正统观念的作用,不再去重视保护前朝皇陵,开始把本来应该有前朝贵胄在家庙祭祀的前朝皇帝统一都集中到皇家建立的历代帝王庙中祭祀,前朝的皇帝更多沦为明清皇帝对封建专制文化宣传的工具,不仅比不上早期汉晋时期“兴灭继绝”优待前朝的立场,不再有二王三恪,甚至连宋朝能给前朝皇帝一块安身受保护的陵寝都没有,仅仅是在历代帝王庙中一块灵牌而已,就是这种可怜的灵牌甚至都要依据明清君主的喜好和正统封建论理,不授予部分前朝皇帝,若在这些前朝家庙中他们全都能受到祭祀。把元世祖与前朝皇帝都列入帝王庙是明朝急于为元朝立墓碑,把更多皇帝都列入帝王庙是清朝表现继承中华历史。明朝仅祭祀十几位帝王,清朝增加到一百八十多,即使那样清朝依然有秦、三国魏吴、西晋、隋等很多帝王没列入,只是比明朝以来正统观把西晋作为闰运,把东晋也作为僭位强些,能把东晋列入祭祀比十六国更正统。历代帝王庙的出现只是代表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走向没落,封建论理更深入转向君主专制,突出君权和皇家法统的观念取代了封建制度中早期的仁义、民主色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