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对巴格达的征战
(2011-11-07 11:39:37)
标签:
历史古代元朝蒙古西征杂谈 |
分类: 古代历史 |
蒙古征巴格达:旭烈兀对阿巴斯朝的进攻是进步战争,当时这个王朝推行的政策是反动的,也是让人民反对的。在宗教上推行歧视政策,不仅压迫基督教和犹太教,不准建教堂,让异教徒带不同颜色的头巾区分,甚至带铃铛走路,而且对其他伊斯兰教派也限制。阿巴斯对什叶派尤其残酷,哈里发长子甚至公开到巴格达阿里后裔的居住地杀掠,与什叶派密切的丞相阿勒合迷劝谏,哈里发竟然说该灭绝什叶派,丞相在给希拉市长的信中谈到这些很气愤,整个统治阶级矛盾严重激化。旭烈兀最初对阿巴斯朝通使劝降也受到侮辱,前锋花剌子模人算端搠克写信也受到嘲讽,他把回信给旭烈兀看,旭烈兀一笑置之,最终决定攻打阿巴斯朝。巴格达的政府是孤立的,不仅地方什叶派城市都不支援,连周围很多国家都派兵支援旭烈兀,比如毛夕里(摩苏尔)、谷儿只(格鲁吉亚)等,巴格达城很快被包围,哈里发与自己的大臣也不团结,不听忠臣劝谏,导致很快城陷。对阿巴斯朝的攻占仅巴格达等极少数城市有战斗,包括希拉、巴士拉等很多重要城市都是和平解放,什叶派人民拥护旭烈兀和蒙古军。旭烈兀听从自己的丞相赛甫丁的劝说,派一百名士兵保护阿里的陵墓,组建的巴格达新政府也是让亲什叶派的原丞相负责,后来由他的儿子继任。唯一值得批判的是在巴格达的杀戮,也并非灭绝屠城,攻入巴格达的不仅有蒙古人,也有毛夕里、谷儿只等部队,屠杀主要是谷儿只军队的罪行,也不能全责怪到蒙古人头上,旭烈兀在接到市民代表劝说停止杀掠的要求后也立即禁止了杀戮。这场屠杀中遇害的没有基督教徒,主要都是死于宗教仇杀的穆斯林平民。在一周多的混乱中被毁坏的清真寺和历代哈里发的陵墓,也在丞相阿勒合迷的领导下很快修复,在蒙古统治下没有宗教歧视,对伊斯兰教的各派都尊敬,不仅保护阿里的陵墓,也修复保护阿巴斯朝历代哈里发的陵墓。对末代哈里发一家尽管杀戮,但是依然赦免了他的幼子,比起阿巴斯朝对前朝杀戮也是仁慈的,对战争中的残暴行为应该批判,但是也应该了解当时是落后的中世纪,不同于现代文明时代,蒙古人在当时的所作所为是相对进步的。蒙古经历了数十年平定了西亚,没有搞宗教歧视,没有挑拨教派仇杀,建立统一的政权结束原来该地区分裂混战的局面,对当地各民族相互和平共处是有利的,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往和联系,是有历史贡献的。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