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湘桂战役
(2011-10-27 11:29:26)
标签:
历史现代民国战争杂谈 |
分类: 现代历史 |
豫湘桂战役:抗战末期的豫湘桂战役结局并非是像人们想象是全面溃败,尽管中国失利,但同样不是日军的胜利。在日本最初主张速战速决、最后主张持久抵抗的杉山元有头脑却被称为傻瓜,对日本法西斯真是嘲讽,直到最后日军还发动豫湘桂战役本身就表现了其在战略上的无能,历经七年,又回到原来控制点线的错误战略上,已经注定了日军必败的结局。日军把不多的战略预备队再次投入中国战场,选择战斗力低的国军作战,幻想能打通大陆交通,在华北多年的交通战依然没有让其接受教训,经过八个月的作战,本身就时间长,比1937年作战时间都长,而且消耗大运输负担加重,仅长江流域运输便利,河南、广西等地补给线更长。其攻略的二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不久就放弃很多,主要依然防御点线地区,到1945年初大陆交通线计划就受挫,中国即使遭受很多损失,依然成功挫败日军的交通战略,1945年日军为保护大陆交通开始从包括福建省会福州在内的很多城市撤兵,但是即使这样依然难以维持大陆交通线的贯通,他必须首先攻占粤汉线的所有点,直到1月底才攻占曲江,对粤汉线上的中小城市依然不能全部控制,更谈不上通车。而武汉以北的京汉线更是成为扒路军新的目标,不久桂林、柳州等地收复,白崇禧守两广切断交通正确,日军连中越段都不能维护,实际也标志大陆交通战的失败。这次战役标志日军在战略上没有进步,在战术上也较战争初期有下降,早期与中国精锐作战还能战术速胜,现在竟然耗时八个月仅取得有限的击溃战果,直到1945年还攻打曲江等粤汉线城市,大陆交通线始终没有打通。对日本来说在当时即使集中兵力以南方的湘江、赣江流域为主保持水路交通,并且确保两广与东南亚联系,也比在漫长的京汉、粤汉铁路线上分散兵力驻守强,要知道当时日本的燃料储备也无法供应京汉、粤汉线上的运输需要,更不用说保护这些运输所需要的人力和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