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晋太宗的首次北伐

(2010-08-28 23:17:48)
标签:

历史

晋朝

晋太宗

北伐

杂谈

分类: 晋朝历史

晋太宗首次北伐:永和五年梁犊起义攻打称帝的石虎,晋朝也北上支援开始了北伐。永和二年开始专总万机的辅政晋太宗当时向各方镇部署北伐,并且派使臣陈沈到辽东封慕容儁为大都督,督河北诸军事,幽冀并平四州牧,督促攻打河北。各方镇的态度是不同的,二月征北大将军褚裒就派王龛等攻占了沛县、彭城,到六月又上表要求亲自帅军北伐。在西部的征西大将军桓温的态度从早先最积极北伐转变成消极对待。四月益州完全平定后,他没有派兵北伐,却派兵到最南面攻打林邑,结果失败。西部梁州刺史司马勋态度积极,与仇池的杨初北伐攻关中。石虎死后国内争权,桓温才开始部署北伐,但是他不是像庾亮兄弟那样北上到襄阳进行部署,却向东移驻安陆,仅上表要“议水陆之宜”有要权自持姿态,不遵从北伐战略部署,仅仅派少数将领象征性北上。七月晋太宗同意褚裒北伐,但是东线北伐部署依然仓促,褚裒仅仅帅三万人前往北伐,中路桓温又始终坐屯安陆不前,只有将军郭启帅少量人攻占宛城。西线司马勋北伐后的进展顺利,从骆谷出兵后,到九月就攻占了离长安很近的贺城,关中豪杰纷纷响应,义军五万人建立三十多堡壁。但是东线和中线的战况却恶化,东线褚裒仅三万人,兵力少又分兵去支援鲁郡义军,被李农率领的两万部队击败,一直败退到广陵,敌军深入攻至合肥。中线也被石遇击败,宛城失陷,郭启被俘。桓温在安陆也始终没有去救援两线,结果是让已经离长安近在咫尺的司马勋回兵,十月司马勋从关中回梁州攻南阳,收复了宛城,暂时稳定了中线。在东线失利的褚裒忧愤病逝,晋太宗从殷浩的荐举让年仅二十八岁的荀羡继任,荀羡到镇没有攻合肥而是派兵先守淮河,从广陵移驻淮阴,不久又移驻下邳,逐渐向北恢复东线的稳定,这种避免野战、攻坚从侧翼北上的策略,也使敌军顾忌后方,没有再从合肥南下。晋太宗的首次北伐尽管未获全胜,但是司马勋在关中影响建立的众多义军,为不久杜洪等收复关中打下了基础,而且也收复了南阳宛城等地,为北上攻打洛阳提供了基地,在东线尽管失败,但是最终也把战线推进到淮北的徐州下邳。这次北伐对北方的影响也是深远的,北方晋人武装的地位上升,李农、冉闵也乘机控制了石赵政权的实权,而少数民族将领也多数都转向了晋朝,永和六年初苻洪就归降了晋朝,被封为征北大将军、冀州刺史、广川郡公、氐王。这次北伐的教训是没有能迅速组织强大力量北上,这固然有桓温掣肘的因素,但是也表明当时晋朝没有为北伐做充分的准备。在稳定战线后,也没有立即再派人北伐,使中原战乱百姓没有归属感,原来归附的很多少数民族将领,比如苻洪也因为迷信和分裂者的蛊惑而产生异心,晋朝没派人到关中巩固组织当地拥护晋朝的义军,没控制关中也是失误。关中义军内部后来也发生内乱,张琚害死杜洪,自立秦王。苻健打着晋军的旗号入关中,很多义军被苻健利用,归附了他。这些错误也影响了后来的两次北伐,使晋朝复兴的大业未能圆满完成,仅仅短暂获得了名义上的统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