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航海
(2010-01-05 19:30:49)
标签:
历史航海杂谈 |
分类: 散文杂谈 |
中国航海历史浅谈:中国在秦汉时期通过陆路的丝绸之路与西方交往,在航海方面,只是与东部的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有交往,比如传说中的徐福东渡日本。到了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航海造船能力有极大加强,孙权多次派人航海到辽东和台湾、南海地区,人员规模众多,比如卫温等去台湾(夷洲)的舰队一次达两万人。晋朝时期的造船能力也在发展,可以制造乘坐两千人的大型楼船,尤其是中原陆沉时期,更加依靠海运同东北和北方的属国联系,航海能力也是在逐步增强,仅仅给辽东慕容集团运送军械就多达千万。对南海地区也增强了海上贸易,在三国两晋时最早与越南中南部的扶南地区和巽他群岛建立联系,东南亚国家大多也通过海上贸易同中国交往。朝鲜半岛诸国和日本也经常航海到东晋和南朝,在东汉和三国时期有东罗马的商人与中原往来,东罗马与晋朝也有官方交往。隋唐时期唐朝在苏定方征讨百济时,能海运十万军队到朝鲜半岛,同日本的海上往来也非常频繁,有鉴真东渡,并且建立了海上丝绸之路。五代时期中原战乱,南方各国与北方契丹交往也是通过海上,比较著名的航海活动出使中,后梁的司马邺从广东航海历经南汉、闽国、吴越北返,直到朝鲜半岛南部的济州岛。宋朝时期的海上贸易也是非常频繁,船队规模和贸易量也增加了很多。元朝时期中国的官方船队可以穿越南海、印度洋直到波斯湾和伊利汗国。元朝的海军也曾经在日本、南海爪哇地区作战,还通过海路运送粮食到北方。中国的航海历史在明朝最著名的是郑和下西洋,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航海活动,次数多历时长,多达七次,大约近三十年。寻访了三十个国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明清时期琉球列岛都臣属中国,清朝航海活动最著名的是南北洋水师,北洋水师当时号称亚洲第一,也是世界上早期蒸汽机舰队中比较先进的。纵观中国古代的航海活动,在先秦时期已经开始把天文、潮汐、季风等经验、知识利用于航行,直到宋朝时把指南针应用于航海活动中,中国是古代航海技术发达的国家,在历史上比较著名的航海旅行著作有东晋法显的《佛国记》、元朝汪大渊的《岛夷志略》等,以及明朝的郑和航海日志都详细记载了中国通向西方的航海线路上的风土人情。中国人最早开发和建设南海四沙群岛,在古代长期内重视海上贸易。中国在古代是海洋大国,现实依然是对海洋利益高度重视,海洋产业在社会经济中占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