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4sjs4
4sjs4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7,733
  • 关注人气:2,0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9年08月21日

(2009-08-21 20:28:32)
标签:

历史

人物

杂谈

分类: 古代历史

《晋书》与司马氏:司马氏建立的晋朝是中国历史上九次实现大一统的朝代之一,记载这段历史的主要是《晋书》,司马氏历史作用也是研究晋朝历史的重要课题。《晋书》中对司马氏的描写,受《晋书》创作过程的影响,势必波及到。《晋书》成书时间短,有大量历史资料遗漏,缺失、偏差,也影响了人们对司马氏的认识。要完整了解晋朝时期的司马氏,不仅要看《晋书》还要借鉴《三国志》、《魏书》等著作关于司马氏的历史记载,用历史唯物主义判断、分析,抛弃偏见,去伪存真,才能了解真实的历史,客观了解司马氏的历史作用。总体上说《晋书》对司马氏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功绩的描写和评价是正确的,但是在有的细节和内容上还是有偏差,或者受历史环境影响和传统观念的制约,而造成误解。例如有较大影响的司马懿畏敌、司马师废立、司马昭弑君、以牛代马等等,人们在认识司马氏的历史作用时,往往重视少量的贬低司马氏的错误史料,把司马氏丑化,忽略了史书中记载的正确、合理的史料,在封建社会传统的封建伦理观念束缚的条件下,产生错误的历史观是历史局限,而现代依然接受这些错误观点就落后、浅薄了。现在对司马懿父子人们已经可以开始能比较客观地评价,他们的经历相关的著述也很多了,而《晋书》中其他一些错误的细节,也开始被逐步纠正。其中“以牛代马”的宣传,即使在古人评价都可以看出是受争夺正统地位影响产生的,南北朝时期,南北都宣传自己是继承晋朝司马氏的法统,北朝长期不被当成正统,而用东晋的司马氏是冒姓,拒绝承认南朝的正统地位,直到隋唐建立,北朝实现统一,就不再计较争夺正统,仅有残余还渗透到《晋书》中,书中更多的是承认东晋是司马氏正统朝代的观点。《魏书》记载的大臣元仙德、陈建、穆亮、陆睿给魏孝文帝的上表中也称司马睿为“马睿”,可见“牛马”只是社会舆论宣传。《晋书》宗室传中还记载刘裕杀了司马休之的儿子司马文思,这也是错误,因为《魏书》记载了司马文思活着,在元魏是著名将领,担任征南大将军,封谯王。有的宗室本传记载简略、错误,只能通过其他相关记载认识,比如司马勋传,就只有通过载纪了解他的军事经历,纠正相关他的错误观点。

 

简单地认识历史,甚至是曲解、戏说历史自然是非常轻松,可是研究历史首先是要客观认识历史,这样才有可能对历史问题进行研究,真实性是认识历史规律的基础和前提。北宋、金国以《新五代史》为基础,认识不了真实的五代历史,七十多卷和一百五十卷记载的历史内容怎么能相同,除去帝王世家,《旧五代史》记载了四百多个人物,是《新五代史》的两倍,要认识历史、了解历史真相自然要依靠详实、客观的历史资料,以冯道这个历史人物为例,如果简单评价,粗略地认识,很容易把他当成一个庸俗、奴颜媚骨的投降派,可是在五代那个动荡的历史环境中,冯道的具体所作所为,言行举止不是简单用平庸就能定义的。只有把相关的历史资料都集中起来分析,我们才能真正认识这个历史人物。两部五代史中,相关他的主要资料有:他出身于贫寒的农民家庭,主要靠自学,他被后唐庄宗重用,调解过郭崇韬与唐庄宗的矛盾。唐明宗即位起用他担任宰相,他主要劝说皇帝要爱护百姓,关心农民,劝谏仁义是帝王之宝。后唐灭亡时他不是执政,首先是被贬去当节度使,后来当了有职无权的司空,后晋建立石敬瑭立即任命他担任了首相,到晋朝末期再次被贬黜到南阳担任节度使,后晋的灭亡他也不负主要责任,契丹占领中原,他被从南阳召到汴梁,史书记载他设法保护百姓。契丹把君臣都带回北方,他逃回中原。后汉郭威前去平定李守贞的叛乱,向他问计,按照冯道提出的持重策略平定叛乱。他曾经设法阻止郭威代汉,即使这样郭威也非常器重他,甚至向他哭诉执政时的委屈。冯道的人品也不是软弱、平庸,契丹人敬慕他,竟然派人到中原要绑架他,辽太宗在冯道访问时想前往郊迎,大臣都说没有天子郊迎大臣的,才作罢,他年轻时曾经夜里帮助别人耕种,一生大部分时间勤俭,他劝说过周世宗征战,敢于顶撞英主表明他不是奴颜媚骨,这次战争周军先胜后败,总体上得不偿失。纵观冯道的一生起的进步作用要大于消极作用,这也使他去世后天下“皆共称叹”,他是被误解的历史人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