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历史人物司马光变法杂谈 |
分类: 古代历史 |
司马光是比较民主的,他执政后废除免役法,并非象有的人说的是专断,不听苏轼的劝告,把他气得骂司马光是司马牛,这是故事、讹传。我们可以看看《宋史》的役法志,看看历史记载的客观事实。《宋史》178卷记载,中书舍人苏轼向司马光说不能恢复差役,应该用免役,只是要防止多收百姓免役钱,史书记载了司马光的态度:“差役已行,续闻有命:雇募不足,方许定差。屡有更张,号令不一。又转运使欲合一路共为一法,不令州县各从其宜,或已受差却释役使去,或已辞雇却复拘之入役,或仍旧用钱招雇,或不用钱白招,纷纭不定,浸违本意。”司马光话的意思是:已经允许差役了,也有命令雇佣免役不足,可以用差役,要再改变,会号令混乱。现在转运使在一路只用一法,不让州县因地制宜,有的执行差役却解除,有的说要雇佣却被抓差役,有的用旧的价格雇佣,有的不花钱白雇佣的,都是违背我的本意。司马光上书允许各地把实际情况上报,表示“不可以一路、一州、一县土风利害概行天下。”当时只是在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要求免役雇佣,比如“惟是川蜀、江、浙等路,……不肯任察捕之责。”这也是蜀人苏轼和江浙人范纯仁要求不施行差役法的原因,司马光执政是两种制度并行。
司马光的能力使他得到天下百姓的敬仰,至于能否作丞相是他的目的吗?只想当丞相的人百姓能拥护他吗?百姓拥护他,盼望他解救百姓的困苦,这种能力是什么?驳诽谤司马光者:认识浅薄不知书,学点枝叶就发昏。 盲人摸象夸海口,嘲笑古人不怕羞。北宋变法靖康耻,南宋挣扎重理学。温公名高是文正,荆公谁人颂贤王。重礼重利皆有果,从古到今人共知。宋辽夏金人何敬,民心公道法难责。真是荒诞到极点,难道能认为是天下百姓拥护、爱戴,邻国尊敬、后世敬仰的司马光使北宋灭亡的吗?我只知道他并没有放弃大宋一寸土地,他担任丞相使辽和西夏都告诫边将不要生事,至于变法问题,不要幼稚到认为只要打着变法旗号就会使国家强盛,改变制度有时也能使国家衰败,连当时北宋的百姓都为司马光去世悲伤,说司马光去世使北宋失去了复兴的机会更合适。
以北宋变法的高潮王安石变法为例,他的政策是反映了当时商品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提高的时代,这些政策很多也是有益于商品生产发展,但是也有很大的社会局限性。以免役法看,由于江南和商品经济发达的地区,经济水平高,人们愿意出钱雇佣,免役后从事商业活动,和其他经济活动。而北方冬季农闲时间长,人们有时间,愿意服差役,如果简单一致划分,对北方百姓是负担,如果再由贪官强行摊派,都征收免役钱必然造成严重的社会动荡,苏轼、范纯仁支持免役法,就是表达了商品经济发达地区人们的愿望,而具体执行役法时,司马光也接受了他们的意见,百姓、地方是可以自愿选择的,司马光不是听不进意见和排斥异己的人,他对苏轼也很器重,把他从中书舍人提升为翰林学士,让他担任皇帝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