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4sjs4
4sjs4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437
  • 关注人气:2,01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古代的九品中正制

(2008-09-16 20:10:47)
标签:

历史

制度

九品

杂谈

分类: 古代历史
 九品中正制:一说到这种制度,人们立刻会想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这句话。因此九品中正几乎就是门第压迫的同一语。研究一下这种制度产生的背景,就会知道历史发展中其起到的真实作用。东汉以宗室贵族、世官外戚、宦官结党为基础的选举,已经使乡举里选形同虚设,东汉左雄曾上书:“郡国孝廉,……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皆先诣公府,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有不承科令者,正其罪法。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以乡举里选为基础的举孝廉制的弊端,左雄提出的预防措施也没有认真、广泛执行,曹操二十岁举孝廉为郎中。东汉时期宗室外戚宦官等贵戚主要是实行任子制,征辟制,吏治的腐败严重。魏国建立后,陈群制定九品中正制,严格限制征辟制、任子制,这实际是把两汉时期选举权由宗室、外戚等贵戚垄断转向由士族控制。由于有中正品级制约,也避免了贵戚任意征辟自己亲信,加强了朝廷对选举人事的控制。晋朝几乎没有以世官为郎中,东汉安帝时期的诏令官吏子弟为官的情况,在晋朝是不存在了。对秀才、孝廉也有严格的考试制度,如“《晋令》,策秀才,必五策皆通,拜为郎中。”贵戚子弟不再自行任郎中,除吏部和中正选举外,封授郎中的权力由皇帝控制,比如司马炎授予邓艾孙子为郎中。晋朝的人才不完全是士族高门垄断,寒素也很多,《晋书》中的郑冲、石苞、石陋这些三公都是寒素,邓艾也是寒素出身,他们都是九品中正制选拔的人才。秀才出身的寒素有司徒山涛、尚书令乐广,对举秀才要求严格,司马懿任太傅的嘉平元年,才有资格每年举秀才一人。对孝廉品级的人员,也是要考试才任职,魏舒宗党劝他不要应考,魏舒自学,“百日习一经,因而对策升第,”任命为渑池长,以后逐步升任司徒,他也不是士族高门。李胤少孤,担任州郡官吏,也是被九品制举孝廉,逐步提升,被司马昭重用,后来也官至司徒。即使司马炎这样为的贵公子最初也要先定品级,在州里与郑默同品,这样才能逐步升迁,不会象曹丕那样直接为副丞相。九品中正实际上也间接起了考课的作用,对封建制度影响很大,以至于直到封建社会统治末期的清朝,九品依然是官员等级划分的标志。在晋朝九品制度本身是进步的,至于腐败官吏钻制度空子,历朝历代都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回纥与突厥
后一篇:司马光与变法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