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锦江河畔到彩云之南(一)

(2010-02-04 11:54:47)
标签:

汤道

自愿者

九眼桥

木姐

艾芜

锦江

分类: 南行札记(1)从锦江河畔到彩

六年前的《重走南行路》,让我记忆深刻,在刚刚开通的博客里,便想到要把它放上来,和博友们分享,在有时间的情况下,我将续写南行路上的点滴。

 http://s11/middle/55e9579dh7ebe6d6f0a5a&690

新都公园,艾芜墓前。

“重走南行路出发仪式”在细雨中结束了。车,载着我们15名自愿者向成都锦江河畔九眼桥头奔去。望着窗外的蒙蒙细雨,14年前,采访艾老的情景,竟清晰显前。那时,86岁的他已住进医院,他平静淡泊地向我讲述着他闯荡云南缅甸的传奇经历,或惊或险或浓或淡,给我留下很深印象,也成了我今天重走南行路的因缘。巧合的是,每次采访他竟都是这样的细雨天!

80年前,一位21岁的瘦削青年,穿着一件蓝色长衫,随身携带的薄薄包袱里,只有几本书:梁漱溟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马寅初的《经济学演讲集》,吴稚晖的《一个新信仰的人生观及宇宙观》和熊得山的《社会学》,怀着“劳工神圣”的思想,为逃避封建婚姻,从客运和货运都十分发达的九眼桥码头乘船而去,踏上南行之路。6年后,这位叫汤道耕的青年,在上海用他的笔向世人展示了他漂泊云南、缅甸的传奇。其作品《南行记》等引起文坛轰动,被鲁迅称为是“中国最优秀的青年作家之一”,从此,汤道耕变成了作家艾芜。正是成都的九眼桥码头,成了艾老人生和文学生涯的起点。

80年后,15名自愿者,也来到了九眼桥头,他们将从此处开始“重走南行路”。在未来10天的行走中,将沿着艾老曾经走过的南行路线而行,尤其是几个重要的落脚点还会举行丰富的纪念活动。同时将在昆明寻找当年艾芜做杂役的红十字会;穿行奔腾不息的怒江,在保山植树;到腾冲、瑞丽,缅甸木姐、南坎,寻找艾芜在当地留下的“痕迹”;穿越盈江茅草地等。

自愿者临行前在风景迷人的锦江河畔合影时,我竟有几分不愿离开这熟悉的家园了。然,飞机在双流机场静静地等着,它将载着我们飞向彩云之南,开始南行的第一步。

是夜8:30,我们已淹没在昆明的夜色里。这座相传得名于“汉武帝见彩云现于南中”的云南省会城市,明天等待我们的将是什么呢?在10天的南行中,我们会有期待的收获吗?(一)

                   

http://s10/middle/55e9579dh7ebe6d6f16b9&690                                   新都公园艾芜雕塑


http://s7/middle/55e9579dh7ebe6d6f1e66&690                             当年发的队友帽和机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