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类: 管理感悟 |
昨天参加了北京一个协会的年会,有许多感慨。
这是一个技术性质的协会,会员为工程行业的企业,基本上都是企业会员,个人会员要少点。协会的成立目的是促进一项新的环保又民生的技术的应用。
应该说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年会,从来宾人数、大家踊跃的程度、政府及各界的认同度等方面来看,应该都算是成功的。在为协会发展高兴的同时,也想起其他一样协而不会的协会,引发我一些思考。
现在是会展经济泛滥时代,一些这样那样的协会经常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但往往是宣传时热闹很多,但真正去参加的时候,却非常之冷。尤其是一些以吸收个人入会为主的协会,基本目的都是为了加强沟通,但是真正交了钱入了会,搞的好的协会就是搞两个活动,但活动时还是领导谈一些不痛不痒的话,一些所谓的名人在上面热闹热闹,下面听的人很无聊。结果,第二次会再不想去了。
协会是为了一定目的而发起和成立的,但是在运作中往往达不到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协会成立的愿景及目标是否明晰
2、协会自身定位是否清晰,服务是否到位
协会做为组织自有其运作的规律,它非同于政府机构的法定权威性,也不同于企业本身的行政权威性,它很多时候都是由一些有特定目的的可自由退出的会员组成。
这时,协会往往定位成行业自律、行业管理、行业发展的代言人,但无论怎样,协会与会员之间的关系既不同于政府与企业、也不同企业集团总部与企业,更不同于企业与企业之间,这一度的把握关键是协会的服务特点。
3、协会结构是否运作良好
协会是有组织的,这种组织虽然并不代表上下级关系,但也有其特定的组织职责与分工。许多协会说是有分工,实际是就是没有分工或者分工是虚的,这导致了会员有了问题不知道找谁,“说一说就算了”。
在组织结构只能形同虚设的空架子时,要想组织一个真正有效的活动时,却常常组织不起来。我曾经听到不至一个协会在开会时,大家都讲到“协会内部要加强沟通,协会要成为沟通的桥梁”,但是说完之后,也只是说说而已。因为怎样组织这些活动,谁来组织,常常是没有明确的。
4、协会工作有没有量化检查。
说到考核,几乎所有的都会笑,协会要什么考核啊,又不是一个企业。在这样的情况下,又怎么能够说明工作是否完成的好呢。由于是非盈利组织,所以许多时候,也就没有什么干得好坏之说。你今年是会长单位,我明年就理事长单位。
实际上,在美国一些协会自身就对自身的工作进行考核,还有一些用了“非盈利组织的平衡计分卡"等工具,使协会工作可量化\可检测.“你想什么,你就考核什么;没有考核,就没有成果”这话似乎有点道理。
5、协会发展有没有人去推动
我经常讲,企业不可能自动进化,它需要一把手不停的推动。如果说有一个机制,一把手推动就是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协会也一样,必须有真正与协会理念一致的人去推动。只要是组织,必然会存在搭便车现象。这很正常,关键是有没有去推动,怎样去推动。如果没有人想着推动,协会往往就是协而不会了。
凡是组织就是要遵守组织的规律,否则组织只是一个空想,无论是协会还是企业。
前一篇:复印店里偶遇年近九旬的两院院士
后一篇:你属于那类优秀的职场人士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