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咨询人生 |
这两天泡在一个企业里,于是便有了更多的机会以第三者的眼睛观察着行行色色的人。象大多的企业一样,都是在忙忙碌碌或者假装忙碌着。在我的视野中有一个人,这几天一直让我琢磨着。
这个人是人事科科长。
这是一个没有改制也似乎永远不可能改制的企业,半政府式的。这样的企业的人事科科长是权力说大也大,说小也小。大到可以决定一个人命运。在这样的企业能当上“官”的机会着实不大,但一旦当上了,那可以说是“高耽无忧了”,而能否当官很大程度上是由人事系统说了算的。说小也小,小到了在“老板”眼里只是一个干活的而已,让你有活干你就有活干,让你没活干,你就只得闲着,闲得让所有的人感到你真能力有限,也闲得让你感觉到所有人在感觉你真没有能力。
这个人事科长,大约就属于后者。
与他有过两次合作。
第一合作是与他共同将企业几个部门的组织及岗位职责以及相关流程明确一下。你可能无法想像有企业没有准确的组织机构图,虽然你可以理解太多的企业岗位说明书象政府文件,但是让我无法理解的是,连人事科长也无法清楚地说出来除了人事科外几乎全部的岗位大略职责。由于我是为另一个有些市场化特点的企业做咨询,这个半企业的企业看到那些看起来有些“水平”的方案后便请我来教教他们怎么“整”,于是我便以指导者的身份来了,成果是“看起来像就行,之后让下边的人慢慢学”,先整几个部门的。我用的方法是先讲其中的理论知识,以实务的方式给大家讲讲,尽可能用“老百姓”的语言,如“流程图的决策四边形至少得空一个角”之类。在我讲的时候,这个人事科长当然也去了,因为老总明确他负责,我指导。但到了大家讨论现场合练习时,就走了,说自己有事忙着呢。。我就一个整理着,他呢,安排几个小年轻跟着我混,自己不知去什么地方了,一直到加班把东西整理出来,他似乎也没露几面。在这个“老板”决定一切的公司里,我开始以为他的胆子够大,到了第二次合作才知道他理解的配合和我理解的配合不一样。
第二次合作是在第一次之后的第三天,这次是做一个需要几个部门合作的事,依然是我指导,他组织。第一次合作,涉及的合作少,我一个人指导着做做也无妨,但第二次涉及的地方多,再加上不是正式咨询,只是来几天帮帮忙而已,我根本搞不清他们部门主任谁是谁。但他好象也犯了难,难的理由是他的确不知道别的部门的职责。由于他不知道别的部门的职责,便象模象样地对我说“任老师,我们部门的好办,我拿给你就是了。别的部门的你得想办法”,我笑着说:“你们老板让你配合我,我到你们公司,我知道你们部门负责人谁是谁啊,我怎么想法办法。”
他说:“他们做什么事,我也不清楚”这个企业整理过许多岗位职责之类的东西,但不在人事科,所以他没法配合我。
“你都不清楚,我一个外人怎么清楚啊”我笑了笑。
看起来他真是一个老实人,必竟这事是班子会议上定下来的。
我当然不会在企业里搅他们的人事关系,也懒得与别人说太多。以结果为导向,最多我上上下下多跑跑,谁对工作结果有用我找谁。只是感到他们老板怎么能将这么急的事情,交给这样的一个人。呵呵,真有点意思。
但由于一直是友好的谈话,我也不找他做具体的事,他也主动给我讲一些他的故事。我也才知道他在企业里似乎不受欢迎。干着正科长的事,一直是副科长的职。有些科室是副科长的职务,正科长的级别,正好倒过来。好象不几天要搞民主测评和竞聘,提一些年轻人,不知有没有机会转正科。
听了这些后,我试着接着试探着问:“公司里岗位职责体系,当然应该由在人事科啊”。他的回答令我吃惊:“怎么能在人事科,老板让在那里在那里。”国企也叫老板,政府也叫老板,老板是对头的统称,这个社会。得到这些的回答,我便意识到不能再这样问了。
和我在做事中,他一直在整理文件。用一个锥子在文件中打个孔,再把鞋带放进去绑好,很安祥。在“老板”急着要我来帮着整理那个文件以应付检查时,当整个公司为了应付检查忙碌着或假装忙碌着晚上都要加班到十一二点时,他能如此安祥,的确让我羡慕。
他大约是政工出身,后来一直做人事。虽然是垄断行业的半企业,但是有时也整一些新的玩意,如绩效考评之类。他大约也是不会干,所以可能“跟不上老板的思路”。由于跟不上思路,这些考核啦,客户经理培训啦,员工职业通道设计啦,也就先后成为了别的部门的事情。各部门整各个部门的,而这样整也更容易出成果,出了成果有些年轻人就上去了。到后来,他也觉得这不是他的事情了。
他今年大约也就四十岁左右,但已经感到不如年轻人了。“计算机吧,我们也不会,年龄偏大了了”“新东西了,难学”等等。
我还是认真地做着我的事情,给那些具体做事的人认真地讲些实际技能,他们也听。我甚至怀疑只所以让他配合我,是老板想让他学点“新名词”好“应付”竞聘。我也认真地做出几个样本,供他们依葫芦画着。那些年轻人也认真地听着,认真地做着,每次出入人事科,发现人事科长也还在认真地给文件上绑着鞋带。
我试图想象支撑他这些行为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我感觉,他理解的岗位职责和我理解的不一样,也和他们老板理解的不一样,也和那些忙碌的或假装忙碌的理解的不一样。
企业之间是有差别的,人和人之间也是有差别的。有些人在家里很聪明,但到了企业里却可能变得“笨起来”,可以力直气壮地讲“我不做,是因为我不会做”,可以理直气壮地讲:“我没有做,是因为我不会做”。这些话,要是他儿子说出来的话,他可能很生气地说:“不会,为什么不学啊?”“没有做,先做做做试试,再说自己没有做”。但到了企业里却可以如此坦然,奇怪吗?一点不奇怪,在家里错了有人指出来。在企业里错了,没有人讲出来或者最多讲那么几次。在社会中只要不违法,便没人管理你了。整个社会就象是一只看不见的手在进行着末位淘汰,错了或者说不清对与错的错了,也就无形中一次次被“末位淘汰”着。有一天,无形的东西有形地展示到了你的面前,那就是非常痛苦的大事了。
晚上下了办公楼,外面应是零下几度。由于刚从暖气中出来,倒只是有些凉意。想起那个人事科长,我感到真高兴,因为我有了一次机会去近距离接触一个人事科长。现在许多企业已经不玩人事那一套了,开始玩人力资源管理了,有些企业也开始搞人力资本研究了,再不接触可能以后没有机会了。
后一篇:管理者可不负管理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