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对话》,无锡尚德的施正荣谈到成功的三要素:“自信、控制和沟通”。将三者并列在一起有点别扭,因为不同类也未穷尽的感觉。但感觉到还是很有意思。
早上起来想起了昨天和好友C的一个电话,心里感到不舒服,可以当作案例分析一下。
案例
背景:A在外地做一个项目,这个项目对A来说有很大的难度和新度,他正在努力去寻找突破点,也已经有了感觉。这时C来了电话,在东聊西扯之后,谈到了这个项目。
A:“这个项目有很大的挑战性,我争取努力搞定它,我把这个项目做完就做到头了”、
c:“为什么?”
A:“这次不同于以往的项目,我要是能彻底指导下帮这个企业制度做一遍,就有可以做企业高层了”
c:“你凭什么能做了高层,高层有许多东西,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你不能这样不切实际。老朋友劝你实际点”话题开始从A企图表达自己的决心变到了语言是否严谨。
A:“我是说我感觉到有挑战性。现在行业内有个共同的缺点,那就是制度做出来了落不了地?我现在做的这个企业就是曾请过P教授的H公司连做过两个项目都落不了地,才请我们公司做的....."P教授的公司不代表P做这个项目,老板是不做的,干活的都是下面的人。这些下面的人流动性也非常大。话题又开始转到了P是否比A强上。
C:"P都落不了地,你以为你比他强。连我不敢说这话,你还是要踏实点!“C原来在这个行业做过几个项目,应该知道项目就是项目人员在做的。
A:“你从这个角度考虑问题也行。我是讲对我有挑战性,我不评论他们...“A想把话题拉回来,不想把自己与P比。
C:“行业内牛的企业都落不了地,你凭什么可以....."C还是在原来的话题上。
A:“我做我的项目,他们做他们的,不评论别人。我觉得这个项目有挑战性,而且项目合同要求就是样。这样等失败后评论吧。”
C:“好好,随你怎么想,再见”
C挂了电话。
分析:A本来想表达的是自己面对项目挑战性的兴奋,甚至想表达的自己的决心,在自我虚设目标激励时,也需要朋友的激励。结果没有达成目的。
C想告诫A不能轻狂,也没有达成目的。
从沟通来看,A有点技巧不足,C有点较真。
沟通失败了,肯定了失败的原因。老朋友还无所谓,要是是别人可能就会从此失去友情。
在与老婆谈到沟通时,我讲我们首先必须正视谈话对象。古人云“听话听音”,听什么音呢,就听对话语言背后心里声音。如果听不到语言背后的心理声音,那么沟通将会沿着你不能把握的方向前进,让你无能为力。
如果A能听到C心里声音是:“为了提醒老朋友要谨慎,因为他也不希望老朋友失败”,那么就不会在C的语言内容上较真。他应该在谈话一转题,就直接表达“非常感谢老朋友的提醒,我知道自己有时有点轻狂”然后,始终保证沟通不偏离目的。他应该知道那种抬杠式的谈话会伤朋友的心的。
如果C能听到A的心声是“我只做我眼前的事情,我希望自己与自己挑战成功”,那么人就不会用与沟通目的不一致的语言内容沟通,更不会在细节上去扯。他可以继续激发A的斗志,也可以选择别的方式。他应该知道那种抬杠式的谈话会伤朋友的心的。
再往下的层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声呢?就不要分析了。人还是要霍达些,特别是男人。
分析至此,突然才明白自己也在沟通方面需要大幅度提高啊。怪不得施正荣要将沟通做为成功三因素之一。
分析到现在,突然发现自己实实在在就是这个书呆子。读书者迂,一点不假。活的多累啊。真想回到那种与工人们在一起痛痛快快,大口喝酒,大声骂娘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