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读MBA时老师讲过一个名人的话,大意是一个名人说事情并不象想象的那样,另外一个名人讲这个名人太乐观了,事情比想象的要糟糕的多。
人的精力必必竞是有限的,你不可能对所有的专业都精通。无论你有多少长处,但你必竞会有短板。与财务人员见面的时候,我心里还在打鼓,必竞财务是我的短板。记得在合肥做项目时,曾经努力弥补财务知识,但总觉得财务是一帮专业人员做的事情。今天为了见财务人员,我还是用了点心。可是见了面之后,我却意外的发现竞然还有比我这业务人员都糟糕的财务专业人员。
“我仔细规划过了,都在我的脑海中”李部长讲着,他对公司的财务管理仔细思考过,只是没有动笔。公司里明文规定必须在上个星期就完成草稿,因为我们咨询顾问的介入,延长了一个星期,但是到了现在他还是在脑海中。
脑海就脑海吧,我着先与他了解起母子公司的财务管理的集分权。集分权是财务管理的核心,以产权为纽带的母子公司管理需要明确的财务关系界定。母公司做什么工作,子公司做什么工作。成本如何核算,是为什么服务的。这些基本的概念,他竟然没有基本的概念。
不过还好,财务人员还是聪明的。我仔细讲了财务管理对战略的支撑,也讲了如何从界定母子公司的关系,讲了对于不同的业务类型不同类类型的母子公司关系的管理,也讲了流程对于母子公司管理的作用。最后,我借了他一本书。
读MBA期间,我曾经总以为财务人员非常专业的。尽管我也认真读了许多财力的课程,成绩也不错的,但必竟不敢去做财务管理工作的。没想到,这样一个聪明的财务人员一切都在脑海中。
真难为他了。
我开始担心这个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压到他肩上会是怎样的结果了。
担心归担心,到了下午更让人揪心。
下午见的是经营管理部的人员,是一副部长。带个眼镜,微胖,属于那种酒桌上常见的能喝的主儿。我这样猜想。这个朋友才叫绝了,一上来就讲制度没什么可做。
“你们平时工作与别人有没有交叉的,有没有制度规定不清的?”我问。
“当然有了”他开始讲了,成本定额有难度,计划执行有难度,统计报表有难度,全是难度。
“那么制度不能界定吗”
“没法界定”
真不知该怎么谈。
我耐心地讲了制度的作用,又讲了母子关系界定。他听的非常认真,明显对他有启示作用。但他还认为,制度没什么作用,谁按制度执行啊。
记得上午那个财务人员讲了一句很精典的话“是应该按战略来进行制度改造,但是谁知道领导相信不相信公司制定的战略?”
咨询工作常常会陷入到这种让人无奈的地步。
对于母子公司关系界定,本不是太大的事情,可最大的问题的编写班子谁还相信那种所谓的制度。写制度的都不相信制度的作用,那么还有谁相信制度呢?真让人心里不是滋味。
怎样才能让这些制度编写者积极性提高呢。
和经营管理部人员谈完之后,我去找L科长。他讲曾经给制度编写人员提供过编写的格式,但是编写人员都讲根本没有人提供过任何格式。从交给我们的制度来看,根本就没有任何提供过任何格式。我去找L科长,他讲管他们呢,想怎么着就怎么着。
我无可奈何。
我想必须对这种格局有一个改变,如果不改变,那么根本不可能将整个公司从人治走向法制的。制度化建设不可能是一朝一久的事情,要经过不断管理水平的提高,特别是职业化水平的提高。当一群人不会用管理问题解决管理问题,不会用管理思维去思考管理问题,一切谈何容易呢?
企业的制度化不可能是通过几个笔杆子写几个制度就完事了,它必须经过不断用管理问题去解决管理问题才行。
看来这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
明天再和其他几个编写人员谈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