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家访劝学

标签:
情感教育 |
分类: 合水/家乡 |
原来,现在中专毕业生都是自谋职业,农民家长感觉小孩读完中专后只能去打工,与其打工不如早点出外打工,早赚钱,还可以节省几年上中学的学费。毕竟,小孩读初中、高中、考大学,十年读书的学费不是一般农民所能承受的,除非小孩头脑十分聪慧,令农民家长自信小孩可以考上大学,这样他们才会不惜砸锅卖铁供小孩读书。
因此,一些读书成绩不太好的同学,没读完初中就无奈地辍学,跟随父母外出打工,尤其是每年寒假结束时,学生流失人数最多。每个学期开学时,全校各年级的班级都需要进行撤并工作,开学后的第一个周末,都是全校教职工分组进行家访、动员读书的时间。
家访分组是依据教职工各自老家的位置不同进行分组的,尽量把教职工分配到自己熟悉的老家区域进行家访,这样分配的家访小组好处很多:道路熟悉,当地熟人多,找到辍学学生家庭住址快,有熟悉的亲人请吃饭,家访工作不易被戒备等。
周末,刘海潮跟随向和同老师一起家访,家访地点是向老师的老家——罩子坪,它距离学校四公里,一条狭窄、凹凸不平的泥土路与小镇相连,路面只比手扶拖拉机宽一米左右,偶尔有手扶拖拉机在路上奔跑。
记得刚到四中报到的第二天,当年考上中专的学生家长在家摆酒庆祝,同时邀请四中全校老师请喝酒,为了体现对老师的尊重,家长还特意请了手扶拖拉机来学校接老师,海潮也跟随同事们一同去,站在拖拉机的货箱里,大家随同车身左右摇摆,看着路边低十米的小溪,真是提心吊胆。经历这次拖拉机之行,海潮再也不敢乘拖拉机下农村。
早上八点,刘海潮和向老师从学校出发,步行,走了半小时,遇上一台拖拉机回村,向老师要求一起搭车前行,但是海潮拒绝了,他们只得继续步行,九点半左右才到达目的地。
向老师先到亲戚家里报名吃早饭,然后他带着刘海潮依次去走访辍学孩子的家,与家长座谈。
农村的家长接待他们十分热情,见面第一件事就是给他们每人一包香烟,家长自己抽一元一包的香烟,给他们的必然就是两元一包的,家长知道干部抽的香烟一定比他们的好。然后,家长叙述自己孩子辍学的原因,向老师积极教育家长,孩子读多点书再出去打工,找工作都会更容易一点,在城市打工出行,也不容易迷路……,刘海潮大多时间都是在旁边听,偶尔帮着向老师说明……
一趟家访,走访了四个家庭,刘海潮收获了四包香烟,合水农民的淳朴和亲切深深地触动了他。正如,农民家的堂屋正中都有一个神龛,上面写着“天地君亲师”,他们在心里真的把老师排名第五,刘海潮感受到了这份浓浓的尊重,这份尊重在四年省城读书、实习中从没感受过。
海潮的心里开始有矛盾,此地虽然工资待遇较少,公共基础设施比较落后,但是这里人情温暖,小小的教师充满了被尊重,是否一定需要去大城市?感受丰厚的物质待遇的时刻,也许会缺少足够的人情温暖,海潮的内心开始动摇。
或许人生,鱼与熊掌不可兼得,必须学会取舍。
或许人生,本无十全十美,必须学会接受人生有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