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泸溪四中

标签:
情感教育 |
分类: 合水/家乡 |
泸溪四中的建筑不多,一个低矮的大门,大门上面横写着校名“泸溪县第四中学”。大门左边是一排单间平房,这些平房都是教师宿舍,每位教师一间,一共有九间,每间平房深七米,中间有墙分隔成两小间,靠校内的小间一般都放着办公桌,给老师办公用,靠外面小溪的里间多是老师的卧室,卧室后面都被延伸搭建了一小块空间,被用做老师的厨房。
大门右侧是一排两栋教学楼,紧靠大门首先是两层旧教学楼,每层四间,现在改做教师宿舍,资历高的教师依次入住,有家属做小生意的教师竞争入住,毕竟一间教室的空间远大于平房,位置又紧紧挨着新教学楼,更方便向学生出售小零食、小商品。
新教学楼今年暑假刚刚建成,每层四间,一共三层,全校十二个班级都可以安排在新教学楼上课。九月一日开学时,新教学楼一楼的教室还被建筑包工头锁了两间,他的理由是教育局没有付清工程款,经学校领导努力交涉,教室门才顺利被打开。当时新教学楼前面还是一片烂泥地,学校还组织全校学生去旁边小溪铲鹅卵石来铺设地面,每班分一小块区域,领导负责检查铺设效果,那时的学生干的十分卖力,毕竟大家都是来自农村,爱好劳动早已经成为各自的习惯。
新教学楼往右三十米,露天放置了两张乒乓球水泥台,水泥台都有缺角,没有中间拦网,但是这里依然是孩子们的天堂,每次下课时,总有一群学生在此切磋球技,没有中网就放几块砖头做中网,周末,偶尔还有无所事事的年轻老师们在此互相较劲。
乒乓球台继续往右二十米是一个大礼堂,礼堂的地面依然是泥土地面,凹凸不平,最里面有一个木制舞台,礼堂的窗户也全是木制的,不过全部窗户没有一块玻璃,或许很久以前,这里曾经是学校热闹的中心,听长辈说,以前泸溪四中是一所完全中学,后来还办过职业中学,不过现在的礼堂早已破败,礼堂的活动功能早已荒废。
礼堂后面靠山连接着一间大房子,这是学校的大厨房,里面有几口大锅,厨房每天只为学生煮两顿米饭,八点早饭和下午五点晚饭,菜由学生自己从家里带,或者可以从教师家属处购买,因此每到开餐时间,会有多位教师家属端着各自加工的菜赶到大礼堂,大家一字排开,等待学生的挑选。
当然,学生的挑选其实也不完全自由。如果有班主任的家属在卖菜,该班主任在日常工作中自然会向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引导学生去师母处买菜,没有老公做班主任的家属,自然会想方设法和班主任老师搞好关系,通过班主任转折引导学生去她处购买。家属们各自忙碌着自己的生意,看似平静的校园,其实也充满了竞争。
进校门后是一条长五十米的直道,然后就是一个高十米的石头阶梯。直道右边是一片宽五十米、长一百多米的平地,平地中间设了两个篮球场,其中一个篮球场还是由合水街上莫姓富豪捐建的。校内没有跑道,校运会自然难以开展,要器材没器材,要场地没场地,但是日常的课间操还是照做,体育课照上,学生们的身体还是棒棒的。
石头阶梯上面是一片宽六米的平台,平台里面是一排靠山而建的房子,房子分左右两栋,每栋都是两层的砖木结构,楼板是木板做的,右侧一栋是物理、化学实验室,左侧一栋房子是学生宿舍。
学生宿舍中间有一个小楼梯,楼梯左侧是男生宿舍,右侧是女生宿舍,每间宿舍和教室一样大,宿舍内部里外放置两排木架大通铺,上下两层,学生一般每人带一张被子来上学,独自垫一半盖一半,衣服放在被子下面做枕头,也有两个学生一起同睡的,一人被子做垫,另一人被子做盖。窗户也是木制的,窗户同样没有一块完整的玻璃,天气冷时,学校就用塑料薄膜把窗户封一封,但是这样的隔断一般用不了多久,当天气暖和时,这些塑料隔断总会被不知名的孩子搞破。
那时的宿舍条件真是艰苦,但是那时的学生却乐在其中、快乐学习,面对老师的批评和管教,没有太多抱怨,被老师处罚之后还会感恩老师的关注和重视。可是,如今的学校条件已经好上许多倍,但是如今的学生却很难感受到幸福,他们互相攀比着,追求更多、更高、更先进的物质享受,心灵越来越贫瘠,自私越来越浓,感恩的意识越来越淡。当然,这些不是孩子们的错,错在父母,错在教育。
其实,人生是一个平衡而和谐的历程,成长是一个镜像感悟的过程,错与对、好与坏、高与矮、多与少、爱与恨、苦与甜……,它们都是成对出现的,想要让孩子得到什么,就需要引导孩子去反方向寻找。
希望他能幸福,先让他经历苦难;希望他能具备感恩之心,先让他感受长辈的辛苦;希望他能乐观大方,先让他感受独霸自私的冷漠;希望他能积极奋斗,先让他学会为自己的成长买单。
成长一定伴随着痛,人生一定会有苦,只有痛过、苦过,才能更好地理解人生、领悟人生。http://s6/mw690/001zweNtzy7pVBV8v4N15&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