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眷恋》编辑完稿

分类: 故土亲情 |
拙著《眷恋》编辑完稿,即将承印,告知新老朋友。自序先发表于前,以飨大家。
序
今年的秋天过得似乎格外快,才过中秋就感到了初冬的气息。深秋的傍晚,我常到郊外去散步,看落日似火,晚霞若焰,枫叶如丹,银杏金染。这是大自然对生命的礼赞!不由增加了对生命的思考,进而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曾经以为老去是很遥远的事情,突然发现年轻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余华《活着》)平生心存高远,以梦为马,豪情万丈,后来却一事无成,只剩下几声叹息,感慨万千。
怀旧情怀渐浓,就想着编一本离自己情感生活距离切记的文字,留下一点生活的印迹,以突现纪念意义,放下对从前的牵挂,使心灵得以解脱,起到释怀的作用。现在《眷恋》一书结集完成,总算得偿所愿了。
本书编选了能够体现乡愁的篇章内容,选材范围相对狭窄,因而个别选目范围就扩展到古长安。怀念大开发后不复存在的家乡,缅怀故去的祖辈暨牵挂年迈的父母,记住自己的往昔,展望子孙的未来,共四大部分。内容分块编排,相似内容靠近编排,基本不以写作时间为序。
写作年代先后横跨40年,主要作品集中在后20年。时间久了,以前的纸质文稿未免有些遗落,还有些文字不值得印出,现不论长短优劣,共收录文稿96篇,给自己也给他人留下一点念想。无非是将人生的喜悦与大家分享,快乐与人交流,或把个人的酸楚给大家倾诉,失意与人念叨。文体有些杂乱,体例也不够统一。斗转星移,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留下这段记忆,保留往日情怀,快乐活在当下,憧憬美好未来。
写作和读书有相似的作用,即在孤独中自省,在低谷时自修,在迷茫中自渡。我们尽可以用生活所感去写作,用读书所得去生活。同时代的人,同地域的人,相互熟悉的人,或可从中触发出对过去的回忆,勾起各自的乡愁,引起对家人的怀念,对自己的祝福,对后辈的期望。其他诸君浏览感兴趣的篇章,也可了解异域风情,逝去的岁月,触发自己的某种情感。各篇之间即有关联,又相对独立,阅读不存在制约障碍。
编选的内容大部分发表于个人博客——“枫林晚驿站”,原设立了一个板块栏目,叫做“故土亲情”,如果说预先没有为出书做一点蓄谋,显然是蒙骗不过人的。正因为有了预先的筹划布局,现在编选起来才比较得心应手,不用过于费心劳神,自己电脑上散佚的文件,也方便在博客上搜到。剩下的就是制定框架方案,按框架将文本归类,捋顺篇目序次,校对文字等,虽有些琐碎,却也乐此不疲。
本书的书名,曾想过借用名句如“朝花夕拾”,过于雅致,承受不起,也想过新的名称如“未了情”似乎范围太宽泛了。再三斟酌,现以《眷恋》为名,表达对故乡、亲人、往昔岁月的深切留恋或怀念之情,与原栏目名称也无抵触。“故土亲情”是选材范围,“眷恋”是个人情感表达,就本书而言,二者互换也无不可。
八年前印了一本游记小册子《征程》,主要写脚下的路途及景致,本书则写人生的道路,心灵的历程及感悟。也算是同一系列,可作为一类丛书对待。依然走的是老路,没有长进,不胜惭愧。
2023年10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