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子货币及其交易支付体系的特性

(2020-11-16 09:18:19)
标签:

货币

金融

经济

分析未来宏观经济运行趋势的重中之重的核心重点:电子货币及其交易支付体系,是人类历史上从没出现过的金融新事物,它虽然带来了我国过去经济极速发展的“奇迹”,那么他更会带来的一种对经济的严重破坏性,也将是人类历史上我们所从未曾见识过的,因此别用归纳法思维进行简单地机械式的类比。

人类历史上信用创造经常有,借钱和借贷都是常见的社会现象。
历史上你们见过信用创造后,债权人仍具有支付购买力这个货币现象过吗?

我们都知道,债权人一旦把钱借给别人后,债权人的钱就没有了,债权人的支付购买力就消失了。

但是电子货币及其交易支付体系后,社会债权人通过银行信贷将钱借给债务人后,债务人和债权人都同时具有交易支付的购买力。这就会导致一个显著的经济现象,社会上宏观经济随着社会信用创造越多,经济发展就会越快越繁荣,这就会刺激更多的信用创造需求,并导致社会信用创造极度发展与繁荣形成信贷泡沫。
而信用等于债务,这就等于经济越发展越繁荣,社会的总债务规模就越大,社会杠杆水平就越高,那么他日债务危机一旦爆发,那么费雪的债务----通缩逻辑就会发生作用,让社会经济通缩的程度不断深入发展,且很难有化解的办法!

至于继续大印钞来对抗,我们过去不就是这样吗?当前世界各大经济体,不就是这样操作的吗?但是都不会有明显的作用,只是拖延时间而已,这样操作也只会继续累积社会债务规模而已,让未来的危机变得更加无法收拾了。

当前我国基础货币规模约30万亿人民币,但社会融资规模已达280万亿,相当于社会基础货币规模的9倍。我们可以假想推演一下,在没有银行出现前的实物货币时代,我们即使放任社会融资借贷,社会又如何能产生超过基础货币的社会总债务规模?

未来的这场债务危机,不爆则以,一旦爆破就是历史罕见,犹如金融核弹和金融海啸。内在本质这是电子货币及其交易支付体系这种新事物所造就的。

 

 

人类历史上,金银(包括金银铸币)等实物货币作为流通货币而存在。
后来演变为其他金属铸币和纸币,在我的分析视野中,这些都是实物基础货币(包括央行发行的现金纸钞货币)。

社会上进行经济的交易活动讲究钱货两讫,这里的钱,就是指实物基础货币。且社会长期历史上来说,基础货币才能是流通货币,作为经济交易的媒介来存在。

但是在我国当前经济交易活动中,却存在着4种不同的流通货币。我不归纳总结出来,大家或许并不会留意到。

1.流通中的现金M0,规模很小,还不到我国货币供应量的5%的规模。这些现金钞票都是央行发行的实物基础货币,都是社会的流通货币,可以用于经济交易活动中。流通中的现金钞票是一种基础货币,是一种对央行的债权。
2.商业银行中的(活期)存款,规模很大,我们当前的电子货币及其交易支付体系的构建,使得我国的商业银行不但是一个货币的存贷机构,更是一个货币的交易支付机构,这让储户的银行存款也具有了直接用于经济交易的属性,相当于银行的活期存款也是社会的流通货币了。而银行存款则是一种电子货币,更是一种非实物货币(无实物规则形状且无法触碰的),银行活期存款也是社会的流通货币,但这是一种对不同商业银行的债权,这是最大的金融乱象的开始。
3.第3方支付中的各种支付宝余额和零钱等形式,可用于经济交易活动,因此所有的第3方支付机构平台中的各种资金,也是社会的流通货币,但这种流通货币,是一种对第3方非金融机构的债权。
4.央行新发型的数字货币,这是一种由央行发行非实物基础货币。与M0高度类似,是一种基础货币,是一种对央行的债权凭证。

因此,大家有没有感觉到有点乱套了的感觉?我们当前社会,居然有如此多的本质不同的流通货币形式存在着。

金融的本质就是金钱的流通融通,货币流动加快货币流速就能繁荣经济。因此,社会流通货币增加,就能快速繁荣经济,以上社会流通货币供应增加,货币流速加快,必然经济会快速繁荣,这就让我们忽视了这些电子货币及其交易支付现象在本质上都是违背金融秩序的。

但是我们社会上不但放任这种违背金融秩序的货币现象出现,而且还把金融玩成了金钱的融资。
金钱的融资活动就是一个信用创造的过程,而融资与信用创造的背后则产生债务。
在社会上,不由银行参与的融资与信用创造过程,叫做直接融资,不会导致存款的派生现象。
但是在我国大量出现的银行信贷这种间接融资模式,同时结合电子货币及其交易支付体系,就会令银行信贷规模可以超过银行准备金数倍的规模来释放,这就导致了社会债务规模不断累积增长到一个巨大的规模。且社会信用创造越多,派生存款增加越多,社会流通货币供应规模越大
,经济越发达与繁荣,新的信贷需求就越大。这就导致社会债务规模简直是在玩命地增长。
而在第3方支付平台下,虽然我国目前对第3方支付内的资金执行100%储备金制度,但是其内在平台上的信用创造在理论上和逻辑上是无穷的,不受约束的,且第第3方支付平台几乎都是大量面向普通的终端消费者,这就让社会消费者大量信用创造来进行支付交易。这本质上是一种涸泽而渔的经济发展模式,一旦对社会的普通消费者市场掠夺到极限模式,那么社会的生产和消费循环就必然减速和停滞,从而爆发严重的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

银行信贷这种间接融资模式,是一种十分糟糕的金融货币现象,它极限化发展后,银行流动性就会紧张(流动性紧张的原因很好理解,银行信贷会派生增加存款,而银行要替派生增加的存款缴纳法定准备金,在银行一定准备金的前提下,法定准备金会随着信贷的增加而增加,而超额准备金会随着信贷的增加而减少,最后濒临极限导致银行的超额储备不足而出现流动性危机),然后社会必然会寻求直接融资来解决融资难的问题,这就会导致融资利率继续提高,社会债务规模继续扩大,且结合大量消费者信贷对普通最终端的消费市场的掠夺,就会导致社会消费不足,生产过剩而无法令同时是债务人的生产者无法去杠杆,就会导致社会资金链断裂而爆发债务危机,从而传递导致更严重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以上,就是我国这种金融乱象所会导致的破坏性后果的逻辑传递过程。
虽然以前反复解释过很多次了。这里不介意再重点强调一遍。

最后,我们回忆一下300年前的密西西比泡沫时期的社会上。
当时,密西西比泡沫时期的法国,社会上同时有2种流通货币同时存在,1.金银货币。2.纸币。当社会都用纸币去兑换金银货币时,泡沫就破灭了。
而我国当前社会,却有4种不同的流通货币存在。
1.流通中的现金M0。2.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3.第3方支付平台中的各种余额和零钱。4.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
可以预见的是,当第2,第3种流通货币都去兑换成第1.4种货币,或者都去兑换成基础货币然后兑换成各种外汇时,这个巨大的金融危机,同样也会爆发,将与300年前的那场大泡沫崩溃别无二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