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图胜千言:中国货币超供图

标签:
货币金融经济 |
我国当前的货币体系,纵向来看是与人类历史上任何时期的货币体系都是不同的,即使横向来观察,也与外部其他国家的货币体系有着规模和程度上的显著区别。
因此,没有任何货币历史时期可以用来类比参考分析。所以不能使用归纳法思维来分析当前的货币体系,而必须采用演绎法思维来分析。
社会上绝对大多数人认为,我国货币超发,未来也会如此,因此未来社会将持续性通胀,甚至通胀更严重。这从人类货币历史来观察,似乎是这样的。
货币超发,且国家也必然会有货币超发的冲动和欲望,从而导致持续的通胀,货币的购买力降低。这是正确且符合逻辑的。
但是,我国当前的货币体系,却并不是货币超发,而是货币超供。
货币发行和货币供应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
下面,我就根据我国当前的这种货币体系,做出了一个货币发行与货币供应的模型图,很显然看出,我国并非货币超发,而是货币超供。
而货币超供,是建立在社会信用大扩张的基础上的,显著是由银行信贷这种间接融资模式派生增加了货币供应导致的。
货币超供的背后,也是建立在全社会的间接融资或社会债务规模的扩张,社会杠杆水平的提升上面的。
那么未来中债危机爆发,全社会信用崩塌,及全社会被动去杠杆又会导致什么现象和后果呢?
所谓的信用创造,一定会产生一对债权和债务关系,一旦社会大面积债务违约,就必然一定会同步杀伤社会的另一部分债权人。这个时候,债务人面临破产的地步,而债权人也面临着资产的大幅度减损的境地。无论债务人还是债权人,都将怨气冲天。
维护社会的和谐和稳定,就会是一个主要的社会话题了!
附上我国的货币超供图,也是社会信用的爆发式扩张图。
我国社会融资规模(包括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已经超过270万亿规模了,我国基础货币约30万亿人民币。)
2020年第16期《求是》杂志刊发中国人民银行党委书记、中国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文章《坚定不移打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攻坚战》。 金融风险在哪里?下图中那根不断下行的蓝色曲线就是,假如刨除掉再贷款,那么那根天蓝色的下行曲线预示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更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