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银行流动性紧张——无主货币
应对银行流动性紧张——无主货币
只要是准货币体系,并且发展到一定规模甚至发展到了理论约束极限,就会导致商业银行体系出现流动性紧张的现象,这个时候,央行的所谓QE政策是无效的,例如欧洲的购债扩表计划。
而导致流动性紧张一般有2个核心的因素:
1是因为信贷扩张,法定准备金增加而导致商行的流动性紧张。
2是资本的在社会或银行间不均衡流动,或者国际化不均衡流动导致的,也即资本外流。
这个资本外流又有两层含义。
A.流出商业银行体系,即滤出货币增加(基础货币不在银行体系就在社会上,滤出货币就是指不在银行体系内的基础货币)
B.流出本国货币体系。
而滤出货币引导回流是比较容易的,也容易限制和处理,而资本流出本国货币体系就没那么容易回流,且也难应对和处理了。
当前,美联储扩表购买短期国债,我个人认为是2个因素导致的。即有资本在滤出美国银行体系,或者流出美国银行体系,美联储要补充流动性,或者引导资本回流。(关注后续世界各国央行抛售美债的情况)
而我国货币体系,可以清晰可见,过去频繁降准和通过MLF,逆回购等释放再贷款补充商行流动性。其原因是上述2种因素兼而有之。
而所谓的利率因素,都是表象而不是根本。因为只有借贷合约,才会产生利率因素,而借贷合约背后产生的是债务。同样是产生债务和产生杠杆,一定要区分是金融体系内部的杠杆作用于金融体系内部,或者是社会中的信用杠杆作用于经济层面的区别。
而我国的MLF利率,隔夜拆借利率,货币拆借市场的各种不同利率,美债收益率等等,都是金融体系内部杠杆融资的成本因素。而这个利率,并非仅仅只是起引导资本流向的作用,同时还有迫不得已因为资本外流而不得不融资”高利贷“来应对的因素,在准货币体系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这个才是个主要的核心因素,因此只要是出现隔夜拆借利率走高的现象,几乎都是资本外流的因素导致的,即使利率再高,银行也不得不借!
只有明白了这个货币体系的运行规律,我们就能定性定方向,未来世界性的金融大动荡现象,是清晰可见的。
(参见前面微博对准货币体系的定性,即对部分准备金制度的定性及产生的后果分析)
本人曾在2013年5月就推演(2013年6月爆发第1次钱荒),我国将释放10万亿无主货币来对冲外占萎缩现象,这里直接断言外占将萎缩减少(资本外流必然会导致钱荒现象),其次推演判断释放10万亿基础货币这一规模和程度,最后断定这些基础货币的无主性质。
本人提出的这些观点,在当时来说很多人是无法理解的,但是事实却证明又是对的。
其实在这里,无主货币这个词是十分值得思考的。
所谓的无主货币,其中的货币一词,则一定是代表央行释放的基础货币。
而这些基础货币要满足无主性质,也就是这些货币在释放的时候,是无法在社会上找到属主的,即这些货币释放的时候不会直接流入到社会上变成流通中的现金M0,也不会导致商业银行体系内的储蓄存款增加。即这些货币不属于央行,也不属于商行,更不属于国家政府和社会中的任何个人和机构。
这里所谓的无主货币,则是央行释放的基础货币直接进入了银行体系,变成了商业银行的准备金,或者说变成了商行的流动性,是仅为应对商行体系的流动性紧张因素而释放的。所以这里的无主货币释放,就不能理解为央行的“放水”性质。因为它不会直接增加社会中的M0,也不会直接增加商业银行的储蓄存款,也就是说社会上的流通货币并没有增加,“水”从何来呢?
最后,对于无主货币的观察和思考,用于我国的金融货币体系是完全可以的。对外部的金融货币体系更加也是可以适用的。
例如当前美联储购买短期国债压制隔夜货币拆借利率,而且短期操作规模很大,但是美联储又不承认是QE4,大家都很质疑美联储睁着眼睛说瞎话。
其实,这里用我提出的这个“无主货币”概念来思考,就十分清楚了,美联储并没有说瞎话。
美联储扩表购买短期国债而释放的美元基础货币,其实也是类似我国MLF等再贷款这样的无主货币特性,它只补充了商行的流动性,并没有直接流入到社会上增加社会的流通货币供应,也是为了缓解美国银行体系流动性紧张而操作的。(这里美国银行体系的流动性紧张原因不明,但无外乎前面提出的2大可能因素,有资本在滤出美国银行体系,或者有外部资本在流出美国银行体系。)
因此,观察货币体系的运行趋势,又多了一个观察和思考的窗口,央行释放基础货币的无主性质——无主货币!!!
假如各位能接受我提出的这个概念,那么用来分析金融货币体系的某些问题,观察某些复杂且难以理解的货币现象,是否就清晰多了呢???
因此最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央行扩表,并不一定或者绝对会导致社会中的流通货币供应增加!它有可能是在应对资本外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