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货币数据解读

标签:
金融经济货币 |
2019年3月货币数据解读
2019年3月各项货币数据环比增长额为:
各项贷款:16943.48亿
M2:21984.69亿
M1:20385.06亿
M0:-4543.14亿
总负债:-7656.76亿
储备货币:141.77亿(基础货币)
货币发行:-6221.58亿
准备金:6367.23亿
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7240.25亿
库存现金:-1678.44亿
政府存款:-7109.48
以上货币数据的互相关联与制约,造就了我国货币体系的运行趋势如下图。
1.从真实的准备金率图形上看出,准备金率曲线上行。本人分析过,准备金率曲线上行,金融风险减少,经济运行风险增加。而且该曲线上行,一定是基础货币增加导致的。
查货币数据,我国央行基础货币并没有显著增长,只增加141.77亿,同时央行资产负债表缩表7657亿,缩表的原因主要是商行偿还了部分到期的MLF等央行对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债权7240亿。
央行缩表的同时,是如何做到我国基础货币并没有萎缩且保持微幅增长的呢?
靠的是央行释放了7109亿的政府存款,补充了萎缩的这部分基础货币。
2.央行的基础货币并没有显著变化,是如何导致准备金率曲线上行的呢?
很显然,准备金率曲线的核心因素是准备金,这是构成基础货币的核心重要部分,另一部分是社会中的流通现金,或者是实物基础货币货币发行。
从数据可以清晰看出,我国流通中的现金M0减少了4543亿,银行的库存现金减少了1678亿,两者之和即央行的货币发行共计减少了6221.58亿。
因此,这是我国央行的基础货币构成中,由实物基础货币(货币发行)减少,全部补充进了电子类非实物基础货币准备金这个商行的流动性因素。导致了准备金规模增加了6367亿导致的。
因此,我说的曲线上行,必然是基础货币增加导致的,指的是商行内的基础货币增加导致的,即准备金增加导致了准备金率上行。
本人曾经在年初春节期间断言过,商行的流动性,会在节后随着M0的回流而改善,3月的货币数据,就是最好的证明,其实这个运行规律,长达数十年来,都是如此的。
3.我们不能忽略了的是:我国商行信贷规模增加了16943亿,M2增加了21984.69亿,M2的增加,显著是有银行信贷派生存款而来,社会仍在继续增杠杆。同时也可以看出,货币乘数在继续升高。
4.我国的金融货币体系与宏观经济已经形成跷跷板效应,即金融风险增加则宏观经济依靠信贷支撑勉强可以维持其发展速度,或者主动化解金融风险则必须抑制社会杠杆的继续增长甚至去杠杆,导致宏观经济的运行风险增大。
金融稳定与宏观经济发展速度两者不可兼得,只能继续互相拖累,一起继续走钢丝,不可能做到保经济而弃金融,或者保金融而弃经济,他们是命运的共同体,一起荣辱与共。当然,很大概率一起去见......
没有有效的化解办法,只能继续走钢丝。而且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也不认真,早就丧失了化解危机的先机了。
央行的货币数据是可以值得信赖的,背后的各种逻辑完美自洽,形成了我国货币体系的运行规律,并均在各种规则和规律的约束中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