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林国峰组织与绩效
林国峰组织与绩效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221
  • 关注人气:11,01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环境之于人到底有多大影响

(2019-10-12 22:02:23)
标签:

环境

内驱力

原生家庭

自我成长

文化模式

分类: 人文杂谈

说起"人之初,性本恶"这句话,大家一定都很熟悉,也明白它的含义。其实,人生下来未必就是恶的,那他又怎么成为“恶”的了呢?,我觉得关键是成长环境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社会环境:

上个世纪美国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露丝苯尼迪克特写过一本书叫《文化模式》,在开篇写到了美印第安人有一句箴言——“开始,上帝就给了每个民族一只淘杯,从这杯中,人门饮入了他们的生活。”说的就是习俗(社会环境)对人的重要影响。任何人都不会以一种原始质朴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他看世界时,总会受到不同民族特定的习俗、风俗和传统的思维方式的影响。传统习俗对个体成长和发展过程的作用远远超过个体对社会所能发生的任何影响。人们很难“超凡脱俗”,伟人也不例外。

此外,我们家庭所在的社区其实也是一个小社会,社区对一个人的影响通过孟母三迁这个故事就可见一斑。中国有两句老话,说的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蓬生麻中,不扶亦直”,这说明环境对事物的发展变化具有重大的影响力。否则,孟母也不会费尽心思“择优邻而居”了。

近些年的科学研究进一步证明,环境对人的成长起着极其关键的作用,97%的婴儿生下来都拥有正常的智力,他们的成长和未来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和所接受的教育。所以年轻的父母在选择居住环境的时候应当慎之又慎,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量选择一些安静优雅的地方,而不是嘈杂混乱的社区来安家。

二、 家庭环境

有科学研究表明,原生家庭对人成就的影响占比达到50%,其次是工作平台占25%,再就是个人的自我成长占25%。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就能理解那句话“你从哪里来,决定了你能到哪里去。”

欧洲的有些王室,还有罗斯柴尔德家族等,即使王室或家族内部通婚也不与外部通婚,为的就是怕外来的血统影响王室或家族血统写纯正和高贵。这其实从侧面验证了中国那句老话“门当户对”的重要性。

日前闹的沸沸扬扬的田朴珺三代培养一个贵族的论调,也从侧面告诉我们提升一个家族的素养其实是很难的。在我们中国,有个叫“世家”或“门第”的说法,一个家庭,多少代人都出类拔萃或是某一领域的专家。这样的家庭环境很难出孬种,我们一般的家庭也很难用一代人的努力超越这样的名门望族。

形形色色的原生家庭,塑造培养了性格不同,品行不同,爱好不同,理想不同,人生观与价值观不同……的子孙后代,并间接影响到了他们的行为、成就大小,乃至幸福感高低。

为了子孙的未来,我们的原生家庭其实是应该好好检讨目前的生存模式(可以穷,但不能没有志气;可以富,但不能忘本;可以追求地位,但不能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可以争论,但不能随心所欲……),塑造良好的家庭氛围,为孩子提供一个有追求、有温度、有规矩的家庭生活环境。

三、工作环境

前面我们提到过,工作环境对人的成就影响占比在25%左右,可以说是非常大的。良好的工作平台,可以让自己得到全方位的锻炼,可以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给自己提供更多的成长机会。

对应届大学毕业生来说,出入社会的第一家企业的工作环境将塑造甚至定型他们对社会、职业、乃至自我等方面的认知。我们都知道,认知影响动机,动机影响行为,行为决定结果。可见工作环境对人的影响之大。很多年前,我就曾经说过“大学生要慎重选择第一家企业”,其根本原因就是涉世未深的应届生往往根据第一家就业企业的经历和感知判断社会、企业、甚至自我是什么样子。众多不规范的企业行为很容易让毕业生产生错误的认知,让他们误以为这个社会都是这个样子的,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动机和行为。

对于“误入歧途”的职场人来说,不要总是抱怨“公司内部关系太复杂了,我都不想干了,太累!”“公司管理太乱了”“我们领导能力太差,总让别人干活自己什么都不会。”----等等这类的话,其实这种情况在很多单位都一样存在,有的可能更严重。作为一个个体,我们是没法彻底改变自己的工作环境的,除了适应别无它法,我们必须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融入这个组织,这样或许你还能对环境有所作用(例如,如果你做了公司领导,你可以做出完善企业管理制度,调整企业方向和文化的命令。)。

我过去对自己工作的公司和这个社会有很多看不惯的地方,并体现在了自己的日常行为中,结果对自己有害无益。后来我试着调整自己,将自己对公司和社会的看法与自己在企业的工作行为分开,做为企业的一员,做好本职工作是自己的本份,做好工作、谋求发展、过上好日子,成了我生活的动力,也让自己离人生的目标越来越近。

关于环境之于人的作用和影响,中国作家阿诚《棋王》中的王一生和奥地利著名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象棋的故事》中的琴多维奇这两个主人公的经历非常具有代表性。两个完全不同的棋王。同样的贫穷(不同的是王一生有完整的家庭和善良的母亲),同样是生活于社会底层(一个生活在金钱至上的西方,一个生活在信仰儒道释的中国),同样是象棋高手(一个不以出名和赚钱,仅为爱好下棋;一个为了出名和赚钱为下棋),不同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和工作环境造却造就出王一生淡泊宁静、无为而为、身处俗世却不耻世俗的高尚品质与琴多维奇的贪婪、势利、吝啬与虚伪的恶俗品质,二者相差甚远。

需要指出的是,各类环境虽然对人的成就具有75%的影响,但仍有25%的自我成长是我们自己可以掌控的,人的自我成长也成为人与人之间成就高低的最大变数。无论是求学时期,还是在工作时期,那些对自我成长有较高要求的个体往往都是优胜者{这种优胜不仅仅体现在金钱方面,而是体现在综合的生活质量方面。君不见,太多的有钱人毁于精神空虚或生活的并不快乐(琴多维奇就是一个例子)。而且在培养下一代方面,往往更不成功。}。

展望未来,在VUCA时代,面对各种不确定性和扑面而来的商业机会,拥有较高自我成长目标的人更容易把握趋势,抓住机遇。这些人平时对未来趋势变化更为敏感,自我激励并积极储备各方面的资源和能力,乐观向上,从不抱怨和退缩,一旦机遇乍现,往往能够第一时间发现并抓住。(雷军曾经说过一句名言“站在风口,猪都可以飞起来。”我想,这头猪肯定不是一头懒猪,那些“守株待兔”,坐等天上掉馅饼的懒猪即使飞起来,最后也得掉下来摔死。)。从而成就自我,达成人生目标。

所以说,环境虽然对人具有重大影响,但仍有它控制不了的东西,那就是人的内在本源的东西。一旦人找到自己的内在本源是什么(比如想明白了我为什么活着?我的追求是什么?……等。),就容易形成强大的内驱力,强大的内驱力,可以抵消环境对自己的作用力,虽然奋斗的过程可能会很辛苦,但一定会让你离目标越来越近(我觉得女排是一个由内驱力强大的队员组成的团队。所以他们能够克服重重困难,达成目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