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深度思考学习管理个人竞争力 |
分类: 职业思行 |
现在有一种现象,企业招人动辄就问你有多少年同行业经验啊?或者干脆直接说:“没有5年以上行业经验,我们不招。”这种动辄以经验决定人的招聘是典型的面向过去的思维。而我们需要的人却是要在未来帮我们达成业绩,应对挑战的。
所以,我一直反对招聘所谓行业经验的人(不是说所有的有行业经验的人都不好,而是大部分有经验的人虽然能够立即投入工作,但往往迷恋既有的成功范式,容易固步自封,抱残守缺。)。我一般主张招聘具有深度思考能力的人(当然能找到既有经验,又有深度思考能力的人最好,但这样的人往往是稀缺人才,可遇不可求。)。一个人如果对某一领域的知识或自己做过的一件事做了深度思考,会比一般有经验的人获得更多的收获,从而迅速形成了自己在某一领域的积累。
那么如何做才能提升深度思考能力呢?答案就是学会提问。提问即思考,若要具有深度思考的能力,需要懂得不断提问。通过对问题一层层地往下提问、分析渐渐地趋向于事情的本质。所谓“穷神知化”,只有穷究事物之神妙,才能了解事物之变化规律。那些以为有经验就是有本领的人永远也不会明白“为什么当总经理的不是我?”这类问题,因为他们往往什么事情都是浅尝辄止,一知半解,结果就是永远也看不透问题的本质,抓不到问题的核心,各种应对举措自然也就不得要领了。
一般来说,一件事情若想看得深刻透彻,至少依次往下问自己五个以上的问题。
丰田公司的大野耐一发明了“5why法",通过连问五个问题来帮助我们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据说有一次大野耐一到生产线上视察,发现机器停转了。于是他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机器停了?”员工答:“因为超过了负荷,保险丝断了。”
他接着问了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会超负荷?”答:“因为轴承的润滑不够。”
第三个问题:“为什么润滑不够?”答:“因为油泵轴磨损、松动了。”
第四个问题:“为什么磨损了呢?”答:“因为没有安装过滤器,混进了铁屑等杂质。”
我们看到的任何一个现象,或者问题,一定有导致它的直接原因。比如,“为什么杰弗逊纪念馆的外墙斑驳陈旧?”
“因为清洁工经常使用清洗剂进行全面清洗。”这就是它的“直接原因”。
当然直接让清洁工减少清洗就可以解决问题,但是肯定是治标不治本的,如果要治本,我们需要继续追问为什么?
“因为有很多鸟在这里拉屎。”
“那为什么又有很多鸟呢?”“因为这里非常适宜虫子繁殖,这些虫子是鸟的每餐。”
请注意,这些就是导致直接原因的“间接原因”了,但是我们要寻找的是根本原因。
你要接着问“为什么这里适合虫子繁殖呀?”
“因为那一排窗,太阳把房间照射的非常温暖,很适合虫子繁殖。”
原来那一排没有窗帘的窗,才是导致外墙斑驳陈旧的“根本原因”。那怎么办?挂上窗帘。问题就解决了。
当然还可以直接归因,归因到太阳,归因到太阳系,到宇宙大爆炸,继续往前问。
不过我们需要寻找的是一个能够真正有效解决问题,或者解释现象的原因,至于哪一个是你想要的?先至少追问五个为什么再说。
从问题出发,不断追问为什么,告别直接原因,路过间接原因,最终找到那个根本原因,或者最佳原因。
爱因斯坦说:“如果我需要用一个小时来解决一个重要问题,我通常要用55分钟来考虑我是否问对了问题。”
正是这样,你所提问的问题代表着你的思考方向,而思考方向不对的话,任其如何努力都很难达到良好的效果。
努力本身是一种才能,但需要有效的策略。
比如,要想解决问题,首先要聚焦问题,界定清楚问题的起点和终点,问题的方向、范围及所涉及领域等等。只有弄清楚这些内容,我们的工作才会有针对性,效率和质量才会高。很多人在职场难有作为,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做事从来都是卖力的蛮干,光低头干活,不抬头看天。结果当然是事倍功半,费力不讨好了。
学会提问,就能聚焦问题,就能让你的学习更有成效,让你的思考更有深度。
此外我们在提问时要注意问题的方向,问错了方向,你就不可能得到正确的答案。以上面保险丝那个例子来说,因为超过负荷,保险丝断了。大野耐一问“为什么会超负荷?”但是如果他问“为什么不用更好的保险丝呢?”
如果那个清洁工经常用清洁剂进行清洗,你问的不是“为什么要全面清洗?”而是“为什么要用洗洁精?”
那么追问的方向本身就错了,自然而然走不到真相的那一步了。提问题,要一直面对根本原因。否则,既解决不了问题,也达不到深度思考的目的。
关于如何学会提问,大家可以研究下行动学习的促动技术,那里面都是关于如何提问的方法和工具。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很多人笃信天道酬勤,大部分时间用来低头干活,却很少抬头看天,结果却出现越努力离目标越远的情况。事实上,不去深度思考就盲目勤奋,注定事与愿违。现在已经不是“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年代了。无论是给别人打工,还是自己当老板,都要拿绩效说话。否则,谁也做不长久。
建议大家以后在开始做一件事情之前,先自问自答一下,再开始做,以减少盲目性。比如我们可以问自己为什么做?怎么做?以及做了之后我想得到什么结果?遇到复杂问题时,像剥洋葱一样逐层分析,或者先让自己冷静下来后,可能更容易看清问题的本质。我们可以同时推进战术上的勤奋和战略上的优化,通过刻意练习深度思考的能力,使之成为习惯,内化我我们自身的一部分。这样,你就能从被动接受式学习顺利过渡到主动学习。在改善你学习效果的同时,也会开启你的高成长周期,从根本上提升你的个人竞争力。
在碎片化知识爆炸的今天,在变化剧烈、竞争激烈的商场和职场,决胜的关键不仅在于知识的多寡、勤奋的程度如何,而在于是否具备深度思考的能力。
用深度思考连接一切,重构思维和方法体系是当前和未来最有前途的认知升级与自我精进之路,是提升个人竞争力的关键。
注:本文是我学习系列的第四篇文章,期望通过教与学的双向反思(在这之前已经发布了几篇谈教育培训的文章),来促进组织和个体学习的效率与质量。敬请大家关注并讨论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