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管理创业林国峰 |
分类: 峰侃管理 |
曾几何时,流行着一种观点,认为管理是虚的,创业阶段做管理就是“作死”。如果说过去在竞争不充分的市场环境中一味关注业务还有一定道理的话,在现在完全竞争、强调资源整合、强调互联网思维的时代,你如果还不关注管理,
我曾经供职的一家企业拥有数千名员工,几十家分公司,规模不可谓不大,但近十年的时间规模再没有增长,业务额始终徘徊不前。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其管理瓶颈始终无法突破,简单、粗放的管理模式让企业对市场的反应严重滞后,内部始终无法协调一致,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一直停留在口头上,再加上严重的路径依赖,导致企业始终无法更上一层楼,在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今天,企业的经营管理理念严重落后于时代。如果不是当年在行业成长初期形成的先发优势,估计企业早已经没落了。
上面这家企业之所以难以突破管理瓶颈,与企业在创业初期奠定的管理基因有直接的关系,这家企业在创立初期即明确了不谈管理。所以当意识到管理的重要性,想谈的时候,发现在管理方面已经积重难返了,最终形成了上面的局面。
这家企业的教训告诉我们,管理其实是贯穿企业经营始终的,只是不同阶段,管理的重点不同而已。那些失败的企业往往与管理粗放有直接的关系,比如当年名噪一时的美厨的经营失败。而那些成功的企业,比如阿里往往在成立之初即管理有道,最终成就了伟业。
作为企业的老板不能总是按老礼儿出牌,过去在竞争不充分,信息严重不对称的市场环境下,我们做什么都比较容易赚钱,所以那时候不谈管理也一样做生意。但现在社会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使得信息的传播和获取越来越容易,信息已远不像过去那样不对称了,这使得商业环境发生了巨大改变,传统业务越来越难做,新兴行业越来越多,员工越来越“难管”。同时,人的价值观也在不断变化,员工的追求从过去的吃饱穿暖有口饭吃,到现在强调企业是否规范?企业文化是否健康?企业氛围是否好?企业平台是否有利于个人发展?企业未来是否有前景?是否拥有竞争优势?----等等,不重视管理的企业将很难满足求职者的多样化需求。企业的管理必须因应时代变化,抱残守缺,墨守陈规将使企业难以把握新的市场形势和新的商业机会,必将在竞争中限于被动,被时代淘汰。
很多人不想在创业初期搞管理是因为他们对管理的认识有误区,认为管理就是一大堆的规章制度,管理就是繁文缛节,管理就是效率低下----等等,他们片面的认为搞管理会影响业绩,会降低效率,管理就是瞎耽误工夫,有那时间还不如谈个业务。持这种观点的老板估计至少占中小企业总数的七八成。所以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小企业的寿命是2年左右了,要么死在经营开展不力,要么死在管理不善上,不规范的管理很难吸引优秀的人才,没有优秀人才加盟,企业能经营管理有善才怪。
其实,管理根本没那么复杂,只有一知半解、不懂装懂的老板才认为管理很复杂。管理简单地说就是管人理事。把握了这个根本,想怎么简单都可以。管理也有一些规律,那就是管理虽然不能落后,但更不能超前。落后了会影响企业的市场竞争,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超前了会导致企业效率低下,成本高企,美厨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这些年来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也是在不断的演进的,不同时代的管理思维和方式方法其实是有很大不同的,比如现在强调的去中心,扁平化等等,与10几年前比已经有很大不同了。
所以管理也是需要与时俱进的,一方面是要使企业的管理跟上时代的步伐;另一方面,要随着企业的成长调整企业的管理手段和方法,但这需要企业的掌舵者拥有高超的管理艺术,把握管理的本质,知道在什么时候干什么事,而只有真正地把握了管理的精髓的企业老板才能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企业要认识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你在企业创立初期种下的忽视管理之因,就要做好心理准备在未来承受忽视管理的代价。